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1篇
科学研究   35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对称度公差值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对对称度公差应用最大实体原则时的计算进行了分析,对不能直接测量出对称度公差值的零件面对线的对称度,按最小条件用相似三角形进行计算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介绍了振动攻丝的原理和特点,探讨由PC系统微机构成的步进电机控制及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以及实验系统的软件结构,硬件接口和步进电机的高频正反转的控制方法。最后还阐明了振动功丝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3.
覃惠芳 《文教资料》2006,(28):154-155
介绍CAXA图库的使用流程,以《机械基础》中的常用机械零件为例,说明CAXA图库在教学中的应用,此方法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04.
《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的第一章就是关于平面机构自由度的内容,教好这一章,对培养学生学习整个课程的信心和积极性,都能起到关键性作用。一、分析构件的运动和运动副由于学生对机构的构件实际运动情况不清楚,所以,我在教课时,首先从分析机构和构件的运动入手,将各个构件运动情况以及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实际中的用途联系起来讲,以说明实践中是怎样运用该运动来工作的,这样,学生就不感到空洞了。对于运动副是低副还是高副,可采用排除法,教本中高副的特点是:滚轮(或圆柱)与平面(或曲面)接触,平面(或尖顶与凸轮轮廓曲线接触,…  相似文献   
105.
钟波 《职教论坛》2003,(22):47-47
一、把握好课程设计的教学目的,以恰当的方式安排适度的训练内容《机械零件》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块式教学中的专业理论课,作为初中起点的大专学生在学习这门 课程时,同祥需要安排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这是把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新技术、新课程的应用来确立其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综合利用机械设计及有关先修课程(如AutoCAD、机械制图、工程力学等)所学的知识,熟悉和应用有关设计手册、图表、图册、国家标准等技术资料,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步骤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  相似文献   
106.
机械零件课程设计是中专学生在校期间难得的一次大型综合设计,对学生系统掌握本门课程及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普遍存在设计时间少,设计题型单一,抄袭严重.答辩形式呆板等问题,达不到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必需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7.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是连接产品设计CAD与制造CAM的桥梁,是CIMS建立的关键。章介绍了CAPP系统对机械零件的信息化描述和在CAD/CAPP/CAM集成系统中的应用,为今后CAPP系统的研究方向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特征,结合目前机构原理和机械零件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多年的教改心得,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树立工程概念为原则,提出了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指出了课程设计应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9.
运用模糊可靠性设计理论和最优化设计技术。对设计变量和随机变量和模糊变量的机械零件可靠性优化设计作了探讨。对隶属函数的选择方法进行了分析。推导了模糊可靠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机械零件的可靠性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10.
加工孔系时,孔系中心距须转换成坐标尺寸,如何换算?本文对坐标尺寸的计算方法分析研究,提出了坐标尺寸的另一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更为完善、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