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1篇
教育   32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在宋词中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反映了宋词流变的趋势。女性主体对象由"写实"、"唯美"到"抽象",女性形象所寄托的情感由"单调"向"复调"、"个人化"向"时代化"转变,艺术手法呈现出描写的遗形取神,语言避俗求雅,叙事时空逐渐交错叠合,情感表达渐曲渐涩的变化。女性形象的流变体现了宋词词体的演进过程,反映了词体的雅化进程。  相似文献   
92.
在词学史上,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打破了小令独占词坛的格局,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他的俗词创作却让后人争论不休。这些争论主要包括两个焦点:一方面,柳之俗词代表着当时俗文学的发展趋势,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在立意取向上,柳之俗词与儒家所倡导的雅文化相悖,有"浅近卑俗"的缺点。  相似文献   
93.
姜方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13-114
柳永词作的特色,其词风的转变,尤其是其中部分女性意象词中情感的“隐讳”寄托,客观上是作者个人情感与封建正统势力包括主流文学审美标准矛盾冲突下的结果。其词作一方面满足、迎合了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到词中,实际上是以“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描写手法写人、物,以此来“隐含”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达到隐讳的寄托。  相似文献   
94.
柳永词分雅俗,其俗词在历代词论家的眼中,一直屈处于弱势卑陋的地位。柳永的俗词是文学发展史上的进步,是对唐五代文人词的反动,开拓了宋词发展的新境界。柳永俗词以俗语表现俗情,而其词作中的女性心理及形象尤其值得关注,应给予柳俗恰如其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95.
词人柳永在北宋词坛,乃至整个词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就柳永词的雅俗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拟从孙克强的论文《“柳俗”新论》谈起,对古往今来关于柳“俗”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得出表现手法对雅俗影响的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6.
慢词因其体制较长而有了比小令更多的抒情空间。柳永是我国第一位大力创作慢词的专业词人,柳词的情感往往在时空频频转换中一波三折。他表示时间推演的方式有白描直写、自然风物、常识推断、心理活动动词、隐晦典故等;表示空间挪移的则有相关名物、标志符号、"介词+名词"、动作暗示、转换口吻、词意分析等方式。这些模式套路对后世词人创作慢词大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7.
温婉背后的豪情——试论柳永的豪放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以婉约为宗,柳永是继《花间集》后的又一位婉约词人,虽然其作品以婉约词著称,却有不少词带有豪放色彩。柳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接近生活的内容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他那婉约中的豪放之作有对社会历史和人生发出的感叹,也有对开阔壮观、兴象高远的景色的描写,更有对宦游生活的厌倦情绪,这些都是气象恢弘之作。这一批气势阔大、思想深沉、颇具阳刚之美的词作,可以说是开了豪放词的先河。  相似文献   
98.
颂体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到了柳永的手里,词成为他"颂主告神"求取功名的手段.这类词作在<乐章集>中主要可以分为"描绘地方美景,盛赞地方官员"和"高歌盛世图景,祈愿王朝伟业"两部分.从认识价值角度来说,它们是"文学化的历史";从艺术价值角度来说,它们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相似文献   
99.
关于柳永词和苏轼词之间的关系,论者多强调二者间的差异却鲜见评说二家之间是否具有因袭继承之关系,评价二者在词史上的地位时,多倾向于苏轼对柳永的革新。其实,柳永在苏轼之前的创造性开拓,对后起的苏轼有多方面的启发和影响,柳永词无论是题材内容、表现手法、意境或语言风格均对苏轼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苏轼的大力革新,是以柳永的开拓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0.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最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可为证明。而他的《雨霖铃》更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宋婉约词的杰出代表。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还是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