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55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中古音”这个概念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之内曾经等同于《切韵》音,随着汉语语音史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切韵》音是研究中古音最为重要的参考资料,但中古音的研究不能只限于《切韵》,从魏晋到隋唐的语音资料,都应该是中古音的研究对象。就韵书音系而言,《集韵》音系的研究,其意义不亚于对《广韵》音系的研究,《集韵》称得上是汉语语音史的一个大宝库。清代乾嘉学人如段玉裁等也很看重《集韵》,但他们的重点在校勘,一是《集韵》的校勘,一是利用《集韵》校古书。孙星衍《与段大令若膺书》说:“《玉篇》、《集韵》校《说文》大有用处。”此乃当时学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2.
文章针对古典小说重版中存在的疏于校勘、错讹百出的现象,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东周列国志)为例,运用对校、本校、他核、理校等校勘法,探讨致讹的种种原因,并提出“越是通俗读物,越要认真校勘”的主张,以期引起点校者和出版者的重视,共同提高图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3.
王念孙《读书杂志》以其在训诂学上的卓见而著称,其实该书在校勘学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文章试分析《读书杂志》中王氏校勘古书的方式方法,分析王氏校勘古书的特点及其在校雠学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4.
运用审辨字形、排比归纳、参证方言、审察文例、参考异文等方法,对清代以来浙江地区契约文中的俗别字、方言字、疑难词、方俗词进行考辨,以期恢复契约文书的本来面貌,提高清代以来契约文书整理和相关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史料的钩沉,对傅增湘先生不同于传统藏书家的事迹和“始之以鉴存,继之以校勘,卒之以传播”的藏书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6.
清秦蕙田所修《五礼通考》是一部礼书,全书共二百六十二卷。它材料齐全,几乎覆盖先秦至明所有相关文献,对研究古代礼制有重要价值。今利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五礼通考》,将《五礼通考》宾礼部分与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一一参校,发现《五礼通考》或可订补《十三经注疏》之讹误,或可为其《校勘记》提供旁证,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现条举如下,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利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五礼通考>,就<五礼通考·宾礼>征引<仪礼注疏>者,与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仪礼注疏>一一参校,发现<五礼通考>或可订补阮刻本<仪礼注疏>之讹漏,或为其<校勘记>提供旁证,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现摘出九条,条举如下,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08.
郑振铎一生从事了大量的校勘工作。郑氏在校勘上的贡献多被研究者忽视,他对文献校勘的认识、实践和指导,对于做好文献校勘工作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客观总结郑氏在文献校勘上的贡献,是今天的文献研究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9.
中华书局于1983年出版的王文锦校点《大戴礼记解诂》是研究礼学的重要典籍,但存在校勘、标点不当之处。或由于据误本录文,对校疏漏;或不明反切而误点;或引文误断起迄;或书名标点不当;或词语理解有误,句子被点破,文章试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110.
敦煌藏经洞出土佛经数量众多,这些佛经多为千年以前的古抄本,具有极大的校勘价值.然而藏经洞发现100多年来,敦煌佛经的校勘价值始终未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鉴于此,笔者以敦煌本<大智度论>为例,分析了敦煌佛经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