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3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以破坏格律,节奏和押韵为“新诗”的首要标志,以打破语言法则和诗言秩序(包括语法、修辞)为“诗的解放”、“诗的自由”,在中国至少流行了半具多世纪。以此弄出的诗成色如何,命运如何,前途如何,我看很不乐观。将来有一天诗濒于灭亡,原因固然很多,千条万条,但大肆扑灭韵律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和闻一多因其个性特点,对诗之精神的理解和对诗歌创作的态度不同,而形成了二者美学追求上的显著差异。前者认为新诗创作应追求“自由化”,并强调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创作的真谛;后者则主张新诗创作必须讲究“格律化”,并认为“相体裁衣”才是好诗产生的基础。这种差异也使他们在诗歌创作的风格上运然不同,前者倡导平民意识,后者强调高雅追求。同时,二者的诗歌创作,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创作方法乃至构思特点,又表现出某种一致性,并都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这种现象表明,无论在何种理论指导下进行艺术创作,也无论倡导何种艺术风格,只要炉火纯青到情思与意境的浑然一体,就能够创作出不朽的艺术作品。郭沫若与闻一多之间的论争与创作追求的异同,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4.
关于<泊船瓜洲>诗中"间"字的读音,有的认为当读阴平,有的认为当读去声.两种意见,各执一词,莫衷一是.认为读平声的,主要从诗的格律方面据理力争:而认为读去声的则主要是从意义的理解方面据理力争.  相似文献   
65.
“跑”字二音二义,阳平pao表兽足刨地,上声pao意为“急走”。音义分别,本不该相混。然今人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见了“虎跑泉”便念“虎pao泉”,此种误读之普遍,反映了我们语音史、词汇史研究在“跑”字上的缺位,以致诸多大型权威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普遍失误。阳平表兽足刨地之“跑”,是早在汉代产生的老词,上声之意为“急走”pao,是晚至元代才出现的一个新词。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也会直接影响到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文学史的表述。  相似文献   
66.
清华时期,闻一多热衷新诗创作,参与清华文学社编辑活动,领导诗歌组同学展开诗歌讨论,出版诗歌刊物和书籍,对中国现代诗歌的走向进行思考;新月时期,作为一个学习艺术,了解西方艺术,又渴望保存中国文化传统的著名学者闻一多,实现了诗歌观念上中西合璧的设想,提出了新诗的"三美"理论,对中国新诗进行诗艺尝试,成为新月诗派的代言人;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以一个中年教师的身份引导学生寻找原始生命力,整理民歌,与学生一起制定诗歌纲领,编辑<现代诗钞>,自觉承担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具有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67.
<正>古代汉语课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这门课程主要研究古代汉语言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其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等,还包括诗词格律、古代文体、古代文化常识、工具书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68.
我的语文观     
我虽然是从事建筑技术科学研究的理工类人士,但从小就与语文结下不解之缘。我父亲吴秋山是长期在高校讲授古典文学的学者,也是诗人、散文家与书法家,其作品曾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及续编,母亲林得熙也是中学语文教师。受家学之熏陶,我跟父亲学习诗词格律及书法,养成吟诵诗词的习惯。  相似文献   
69.
闻一多对杜甫在人格和艺术技法上进行了有意识的继承,并实施了成功的现代化转换。闻一多成为了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现代杜甫,成为了影响深远的爱国诗人和新诗革新家。对于新诗如何在寻求新变中接通与中国诗歌的几千年之常,闻~多的实践具有诗学价值和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0.
赵萍霞 《文教资料》2010,(34):34-36
本文首先对汉语格律诗进行了界定,然后简要介绍汉语格律诗英译历史,界定“方法”一词;之后介绍了汉语格律诗英译的四种方法,分别是以韵体翻译的格律派、以自由诗体翻译的散体派、根据原诗内容进行创造性改写的创译派和散文诗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