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58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1.去年9月,团省委、省少工委在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镇中心小学举行了"红领巾让我们在一起——情系灾区小伙伴,手拉手献爱心结对仪式"。团商洛市委书记崔华锋主持,丹凤县常委、组织部长李力致辞。  相似文献   
22.
邂逅兴福寺     
池莉 《知识窗》2011,(10):8-8
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了.大约1500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山坡上有竹林不稀罕.稀罕的是竹林里面有一条小径。竹林里面有一条小径也不稀罕.稀罕的是这条小径被一个唐人写进了诗歌.稀罕的是这首诗歌到现在依然非常动人和广泛流行。我曾经好几次听见父母们教导幼儿背这首唐诗.有一次居然是在麦当劳餐厅.这首诗歌我也记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皆寂.唯闻钟磬音..”  相似文献   
23.
滇池晨曲     
正住在滇池边,每天早晨,我都去滇池边的小径上晨跑锻炼。在中秋的滇池边慢慢跑着步,感到昆明早晨的空气很冷凉,近日接连下了几夜雨,真的就感到秋风萧瑟、秋露冷凉如霜了。夜幕逐渐拉开,晨曦渐露,卧在滇池西边的"睡美人"——黛青的昆明西山逐渐清晰起来,睡卧得越来越远,好像是攒着地方挪着窝睡,跟谁生气或者开玩笑的样子。随着太阳慢慢升高,滇池边逐渐温暖起来。西山森林、滇池边的竹林垂柳芦苇,都清清爽爽,  相似文献   
24.
艾小羊 《快乐阅读》2014,(11):21-21
<正>两个女孩扎着清爽的马尾辫,一个穿白T恤,一个穿灰T恤,年轻的身体裹在简简单单的衣服里面。她们就坐在吧台前与我聊天,点了爱尔兰咖啡与百利甜冰咖啡。当蓝色的火焰在爱尔兰咖啡杯上如同蛇芯子一样试探着咖啡的湖面时,灰衣女孩问:"还有没有可以点火的咖啡?"当得知皇家咖啡需要点燃浇在方糖上的白兰地时,她便迅速地喝完了冰咖啡,说:"我再要一杯皇家咖啡。"她们还吃了提拉米苏、松饼、水果沙拉、香蕉船冰激凌,皆是端上来一盘便吃完一盘。边  相似文献   
25.
竹林雅趣     
9月28日 晴 我一直以为养花赏竹是雅人的事。我不是雅人,从事的工作是雅事,但家在农村,每当农忙时节,也得担粪种田,还有砍柴、割草、碾米、磨面等杂活,忙得人灰头土面,别说在别人眼里是个农二哥,就是自我感觉也是土得掉渣。  相似文献   
26.
《竹林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单纯、孝顺而且清丽脱俗的女主人公三姑娘形象,可是仔细对作品进行揣摩阅读,会发现,其实废名质朴冲淡的表层叙事之下,还隐藏着一个深沉的悲剧故事,而且是命运和性格的双重悲剧。  相似文献   
27.
作家废名的乡土小说《竹林的故事》以散文化笔调、优美的环境描写,以及小说中流露的含蓄平和的情感和超脱的人生感悟,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乡土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学界对废名多元化研究的深入以及生态批评在国内的兴起和发展,《竹林的故事》逐渐走入生态批评家的视野。从生态角度对《竹林的故事》进行再解读,对文本中的生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小说中的意境之美、自然之美与和谐之美,从而使我们对《竹林的故事》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8.
捉螳螂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同学们一起去郊外爬山。路过一片竹林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只翠绿色的螳螂!我赶紧蹲下去捉它。第一次我失手了,只见螳螂纵身一跳,跳到了另外一片竹叶上。第二次我有了经验,悄悄地向它靠近,然后迅速伸出手,果然一下子  相似文献   
29.
对于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竹林究竞是“经济作物”还是“自然植被”,王子今和陈业新两位先生有着不同的意见。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仍有自然生长的竹子,但大部分竹林已是经济作物。这些作为经济作物的竹林并不是从江南地区移植过来的,而是自然之竹在人口压力和人们的书写需求刺激下自然而然转变成的。从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竹林”由“自然植被”转变成“经济作物”的原因与过程以及关中地区竹子仍大范围生长的事实皆可见当时黄河流域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30.
恩怨     
一我是从同学米多多的讲述中知道白米山的。那座山很高,长年雾霭缭绕。山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树,最老的古树四人才合抱得过来,有五百多岁呢。山坡上覆盖着一人多高的红茅草,风吹过,草浪便一波一波地涌动起来。草中随时可能蹿出野猪、野兔,或飞出一只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