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0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10208篇
科学研究   552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96篇
综合类   325篇
文化理论   193篇
信息传播   143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717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803篇
  2011年   1044篇
  2010年   888篇
  2009年   1016篇
  2008年   1084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715篇
  2005年   747篇
  2004年   825篇
  2003年   945篇
  2002年   591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师生关系不仅折射出社会关系和教育理念,而且影响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传统师生关系的某些方面显然已经成了当今素质教育的藩篱。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成了关系到能否切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2.
不久前.校内教师举行了评选优秀课活动。在听了一些教师的课后.再一次感到教育观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实施民主的课堂教学。依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把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这些关键问题完全落实在教师教学行为中。以一节二年级《方向与位置》的数学课为例:  相似文献   
73.
杨嘉 《出版参考》2006,(10X):12-12
10月13日上午,中央编译出版社邀请国内协商民主理论领域的研究学者,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北京大学政治学研究专家李强教授,北京大学政府学院雁继荣教授,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北京市政协等研究机构等十几位专家,他们分别就协商民主理论的主要观点、重要争论、思想渊源、代表人物和现实基础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而又热烈的探讨,旨在为国内的政治实践提供新的规范性、制度性视角。  相似文献   
74.
面对新世纪教育的新形势,班主任工作应突破常规,开拓创新,特别在目标的确定、措施的更新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5.
本文主要阐述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可行性,强调首先要有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其次还要在多方面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激发、引导、鼓励和纠正。通过教师引导,发挥好“导”的作用,“导”好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思路,“主导”和“主体”有力配合协调,充分展示学生这一主体作用,做到“导”为“主体”服务。  相似文献   
76.
77.
过去,政治这个词常与权术、官场潜规则等纠缠在一起。现在,人们对政治的理解趋于理性和科学。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民主政治成为两会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78.
新创     
《青年记者》2008,(2):2
《人民日报》推出《民主政治》周刊 《民主政治》周刊由《人民日报》原有的《民主法制》周刊与《议政建言》周刊组合而来,每周三出版。内容包括法制建设、法治实践、议政建言等。  相似文献   
79.
公民参与有利于推进社会民主政治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是一种广泛的参与,包括公共的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传统的投票、竞选、结社、集会、游行、宣传等,是公民参与的常用方式。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一些新的公民参与形式如网络论坛、政府网站、官员博客、手机短信等,正日益成为公民参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0.
艺术没有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格尔的幽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被当做极权国家的政治理论而遭到短暂放逐,但在80年代它又以民主政治的预言家的身份而受到青睐,任何有关当今历史阶段的状况的描述,如果不提一下黑格尔,就会被认为对历史运动缺乏洞见。丹托从艺术的民主化看出艺术史的终结,而福山则从苏联体制的瓦解和世界的民主化看出历史的终结。但黑格尔的精神形态史(或者说精神现象学)所描绘的精神呈现的最后阶段的状态可能刚好相反,在那里,现实与概念达到了一致,词与物重叠在了一起,以致不再可能设想另外的历史形态。这就意味着,人们在所有问题上都不再有异见,一个一致的时代已然于80年代降临。但它必然不是民主的,因为民主的核心定义在于每个人可以持有不同的价值观,自由地发表不同的意见,这至少暗示着差异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或者,更确切地说,差异受到了制度的保护——这可能正是丹托或者福山所乐见的状态。但这和黑格尔的历史的终结有何关系?如果将丹托或者福山所乐见的状态置于黑格尔的精神形态史的图式中,就会发现,它已从历史的终结处返回到这么一个原初阶段,在那里,连概念都还没有找到自己确切的定义,或者说,精神依然在差异中隐匿着,历史之路依然朝不确定的方向敞开。程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