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1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马啉:浙江杭州人,现为浙江歌舞剧院民乐团二胡演奏员、浙江省青联委员、中国音协会员。  相似文献   
62.
音乐,作为一种非语义性的艺术,是以音响形式,来引起人的情感共鸣,达到其审美作用。艺术教育以师生艺术系列活动为载体,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师生艺术品位为目标,全面展示新时期观中教育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63.
21世纪,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有了很大的改变,民乐已经成为中小学的普及课程,高师开展民乐合奏课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高师民合奏教材的内容编写,也将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64.
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女作家,到纽约参加会议。在途中看到一位老妇,穿得破烂不堪,却满面笑容地在街上向路人兜售鲜花。女作家有些好奇,冲动之下,她挑了一朵鲜花,"您看起来很快乐!""为什么不呢?一切  相似文献   
65.
民乐运用于网络游戏,作为背景音乐契合着游戏的民族风格,其特征有:非独立性与多元性、可阐释性与功用性、反复性与易中断性、受众日益增长与年轻化,等.网络游戏中的新民乐有着强劲而明显的发展趋势,如,出品更精美、离开游戏母体进行传播、跨文化传播等.  相似文献   
66.
计算机音乐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呈现的一种态势就是传统乐器的应用受到电子乐器的强烈7中击.有的学者还提出了“无乐器法则”,即:摒弃传统乐器的分类和应用中对音色的诸多界定,以普遍的声音概念来看待一切音色,并将声音本身应用到计算机音乐的创作中.但是纵观当前的创作,无乐器法则还没有在计算机音乐中占据绝对地位,传统乐器的运用,特别...  相似文献   
67.
上一期中,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民乐团的小"艺"人们,为我们分享了他们学音乐的故事。我们知道但凡占个"艺"字,就非要下一番苦功,而苦与乐从来都是相伴而来,一阴一阳谓之道。小乐手们是怎么跟自己的乐器结缘的呢?学艺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哪些曲折的故事呢?让我们继续聆听他们的真情告白!  相似文献   
68.
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通过以民乐为载体的主题性活动有利于激发中班幼儿的艺术表现力。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促进民乐主题活动顺利开展,更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69.
《陕西档案》2013,(1):65-F0003
中国音乐史博物馆收藏有反映中国历史各个时期的系列音乐实物收藏品一千多件,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其中有骨哨、骨笛,有编磬、埙、编钟,有鼓、镜,还有乐俑及浮雕砖等。其中既有陶器、玉器、铜器、瓷器和木雕木器,也有书画、拓片、剪纸、皮影和Et杂用品等。展品全部以民族乐器为主题,每一件藏品都令人遐想着一段历史,闪烁着人类的智慧光芒。  相似文献   
70.
"历史悠久的浙江民乐",隶属于我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标准》内容纲要"浙江文化—民间艺术—音乐舞蹈"板块,是五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中的一课,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家乡的历史文化,感受民间音乐的艺术成就和魅力,了解浙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致,培养身为浙江人的自豪感.在教学预设中,我们特别注重目标明确有效,策略适宜科学,环节清晰合理.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板块内容特色,通过讨论,我们首先将教学目标具体设定为:1.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2.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等代表性曲目,领略江南文化,感受浙江民乐的艺术风格,初步了解"浙派古琴、浙东锣鼓、江南丝竹"的相关知识;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悠久文化的热爱,并树立继承家乡文化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