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新体育》2005,(5):62-64
请你参与;明星专线;春雪热线;心扉;读者来稿;资料夹;单词十分钟;新闻角;第3期“读者调查表”统计;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42.
黎族民间童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显示了黎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特征和民族性格,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就四种类型(创世童话、自然童话、爱情童话和风俗童话)对黎族民间童话进行了分析,并和相似的其他民族的民间童话做了初步比较,最后从地域、民族和艺术等方面归纳了黎族民间童话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3.
从三江的旅游资源来看,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是其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在开发中要树立民族旅游在开发中保护、在创新中发展的理念,既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开发民族风情旅游,又要在发展中进行创新性的文化提升,在实现民族风情旅游的保护、开发的基础上,开创旅游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44.
林文 《寻根》2005,(1):9-14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浓郁醇厚的民族风情。彝族在人生礼仪上表现出来的风土人情,反映了他们在生活进程中自然形成的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推进,彝族人民的习俗也有一定的变迁,一些阻碍时代进步的习俗正在逐渐被淘汰,而体现优良传统的民风民俗则日臻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45.
秦勇军 《湖南教育》2011,(2):F0003-F0003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雷山县是全国苗族人口居住较为集中的县份之一。这里群山耸立、飞峦叠翠,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有“茁疆圣地”之美誉。享誉中外的中国苗都——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就坐落在这里。  相似文献   
46.
偷点XX     
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名字忘记了,但电影中那大片茂盛的原始森林、成群结队的象群,还有那全民信佛的民族风情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中,妈妈告诉我那个地方叫做西双版纳,傣语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在遥远的西南边陲。于是在那时便立下理想,自己长大了一定要到这个遥远的地方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47.
黎炬 《教师》2010,(30)
曲靖的现当代美术,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是曲靖版画整体发生改变和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曲靖版画,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获奖、入选的优秀作品数量多、质量高,忧的是全国的版画发展出现整体"下滑"的趋势.21世纪,曲靖版画进入一个多元发展的时期,无论在艺术思想、观念,还是在组织管理、技术革新等方面,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各个画家在风格与内涵、技法和个性化的追求等方面都各自拉开了距离,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学术性是这一时期的追求.如何在这样的地域文化上开拓新的可能,是每一个画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几代美术工作者以多彩的画笔,挖掘地域文化的造型语汇,创造了一大批从内容到形式具有自己风格和学术品位的版画作品,奠定了曲靖版画在中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48.
游喀纳斯     
去年10月,我们去了有“世外仙境”、“人间净土”美誉的喀纳斯。喀纳斯是一个集湖泊、森林、河流、民族风情、珍稀动植物于一体的景区,神秘的湖怪,淳朴的图瓦人,奇幻的湖水,绚丽的风景,让人痴迷。  相似文献   
49.
《大观周刊》2010,(36):36-36
这里环境优雅,极具民族风情。让人一进门就能放松身心去享受美食。近日的秋季新品“三锅”系列更是精雕细琢。姐告酸汤锅、姐告椰奶锅、芒市菌香养生锅这些来自德宏州的美味在德宏春天的创意烹调下,有了别样的滋味。  相似文献   
50.
卓玛     
《青年记者》2005,(8):F004-F004
徐继贵.西部水墨肖像画家,山东画院高级画师。1942年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受教于沈阳鲁迅美院油画系,后师承刘大为先生。作品多以西部少数民族风情为主,兼画山水、花鸟。笔法雄中见秀、刚柔相济,师古人而不泥,风格独具;人物刻画工整细腻,立意传统创新。在中国美协培训中心中国雷人物高研班第一期修业期间,又得到刘大为、刘国辉、杜滋龄、陈钰铭等老师和艺术理论名家的手传口授,艺术水平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