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80篇
教育   3107篇
科学研究   85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49篇
综合类   249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1206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67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国家对档案的监控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档案监控权概念的说明和介绍 ,阐述了国家对档案使用监控权的法律依据和可以对国家的全部档案行使监控权的合理性。最后 ,作者将中国的档案监控权的行使情况与英美国家进行了对比 ,得出世界各国使用档案监控权的目的在于优化整合档案信息资源 ,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档案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了中国学生体质研究协作组(1985年)制定的《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标准》决定的六项体质指标,采用正交可计算性参数设计,将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进行回归分析,采用L_(25)(5 ̄6)正交设计计算表,从15625个整体方案中,优选出中国男、女大学生体质综合指标搭配最优方案,找出控制人体体质优劣的六项指标权重大小,因素主次,建立了中国男女大学生最优体质模型。  相似文献   
13.
章对吴礼权博士的《中国语言哲学史》进行了评析,认为该书立足传统,努力前瞻,是一部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全面地历史地审视中国语言科学的拓荒之作。  相似文献   
14.
赵强 《当代传播》2001,(3):43-4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的规定,著作权包括这样几种人身权和财产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这五种权利只是狭义著作权的内容,广义上的著作权还应该包括作品传播者的权利。在网络空间,著作权人理所当然享有著作权法规定的相关权利,但是由于传播形式的变化,行使这些权利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现有著作权法在对网络作品著作权人权利实施保护时,实践中又存在着一些模棱两可的情况,使传播者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窘境,并由此引发了一些争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站是否有法定许可的转载权?…  相似文献   
15.
无限防卫权是我国1997年新《刑法》中确立的。但在执行中,仍有部分环节有待完善,本文提出立法建议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追溯政府信息公开初始出发点,对丰富信息公开基础理论,统一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推动信息公开立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源于行政控权,信息公开制度的广泛推行顺应了行政控权的需要;政府信息公开是防止行政权力异化、抵制和预防腐败的利器。  相似文献   
17.
18问福原爱     
正如近藤先生所说的那样,对于福原爱的期待,已经不仅仅是一名引人注目的明星型参赛选手,而是作为主力,肩负起为日本摘金夺银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业务与复制权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靖 《图书馆杂志》1994,13(6):14-15
一、复制权与图书馆业务的关系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复制权是著作财产权中的一项权利,一般是指复制作品的权利。复制权是作者首要的基本的专有权利,作者行使著作权(版权)亦集中体现在复制权上,因为复制是使作品能够广泛传播和使用的重要手段。当然,  相似文献   
19.
20.
王泊 《视听界》2001,(2):45-45,21
有偿新闻是新闻伦理学和新闻法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大量直接或变相的有偿新闻不时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中,严重损坏了主流媒体代表社会良知,追求客观公正的诚信形象,它是一种饮鸩止渴,自毁长城的败笔,从法律角度来说,还经常构成对广大受众和相关社会组织或个人权益的侵害,由于新闻立法的相对滞后,目前我们比较多的还只是采用道德劝诫和行政处罚来遏制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