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马亚敏 《海外英语》2013,(3X):180-182
林语堂先生在《论翻译》一文中提出了翻译工作"忠实、通顺、美"的标准,而其翻译清代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选词生动准确,句式灵活通顺,行文流畅优雅,是其翻译理论的绝佳体现。该文就"忠实、通顺、美"三个方面评价了这部代表其翻译成就的译作,并从正反两方面,分别指出了译文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以期能为林译研究及翻译批评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2.
译者的身份在翻译研究中一直备受争议和关注,在传统译论中大都处于一种边缘地位,被置于"隐形"状态,但随着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翻译主体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并确立了译者主体性的地位。本文拟以《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探讨译者在翻译文本选择中主体性的彰显,着力分析译者主体性诸如文化取向、人生哲学、生活经历、审美态度、翻译目的中等主观因素是如何在翻译文本选择中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73.
译者主体性就是指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林语堂正是在其主体意识的支配下,合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选择《浮生六记》为文本。从其人生经历、性格特点、生活观念、文化理想和审美观点等多个角度去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阐释译者和文本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74.
学术界对林语堂译《浮生六记》的研究呈现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研究相结合、翻译主体与翻译客体研究相结合的特点,但研究视角相对粗糙、研究方法也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75.
译者对于作品的翻译通常会将自身处于两种文化意识的博弈当中,林语堂先生《浮生六记》译本正是在中西方双重文化的影响下产生的,他把握了意识形态的平衡点,在体现译本文化意识形态同时从生态、物质、社会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构建。这种方式既实现了东方文化的有效传播,也得到西方读者的喜爱与文化认同。总之,在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下,译者要尊重原作者也要注重读者本身。本研究对此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76.
林语堂对《浮生六记》里主人公陈芸和沈复理想生活方式的推崇以及他对这两位平常雅人的赞赏,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作为译者的林语堂如何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这种文化身份既不是东方主义的,也不是西方主义的。相反,它超越了任何具体文化的界限,具有世界文化的胸怀。  相似文献   
77.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所著的自传体散文;沈复下笔侧重记录生活的"真"、"情"、"趣";其与明清小品的独抒性灵、最尚崇真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78.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林语堂的翻译家身份。林语堂在向西方读者传播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过程中,译介了不少中国古代作品,其中最负盛名译作非《浮生六记》莫属。新世纪之后,对此译本的研究越来越多,不仅研究范围广泛,而且研究视角也呈多元化趋势,在量与质上都有巨大突破。但该研究领域也存在重复、深度不够、研究手段不科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79.
芸娘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人,她的身上处处闪耀着“新时代气息”的光芒。这种“新时代气息”的产生,一方面和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及芸娘自身成长背景相关,一方面和丈夫对她的“纵容”分不开。芸娘的“新时代气息”显然具有积极的时代社会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0.
李晓翠 《科教文汇》2009,(3):243-243
功能主义目的论不再把翻译看做一个静态的语言学现象,而是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其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要采取的策略。同时,评价一个翻译活动时,社会环境等因素也要纳入考察的范围。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目的论出发,解读《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变译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