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217篇
科学研究   67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应用人口学和历史地理学方法,分析研究两千年来黄河中游的人口发展史,结果表明:一、东汉本区人口实际上与西汉时期相近;二、人口的快速增长始于清代乾嘉时期。  相似文献   
42.
马娜 《新闻世界》2010,(11):85-8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民生问题受到各方面人士的关注,各级电视台竞相创办了民生新闻节目,以期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本文以蚌埠电视台《淮河晚报》为例,分析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特色。  相似文献   
43.
地方报业     
正湘鄂渝边界9家媒体联盟在宜昌成立8月1日,湘鄂渝边界9家媒体联盟成立大会在湖北三峡日报传媒集团举行。湘鄂渝9家主流媒体负责人齐聚宜昌,通过《湘鄂渝边界媒体联盟章程》,宣告组建资源共享平台。联盟旨在探路地方媒体转型发展,助推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共进。9家联盟媒体分别是:湖南省岳阳日报传媒集团、常德日报传媒  相似文献   
44.
随着科技服务业在区域产业体系发展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更高水平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势在必行。通过实证研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特征进行分析,并选取国内科技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的四大城市群进行比较,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5.
胡惠芳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6):93-95,113
孙中山着重从致灾的社会因素出发,探究了近代淮河水灾肆虐的成因,提出了标本兼治的较为系统的治理构想。这些构想是其民生主义理论以及民主革命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推动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导淮活动,对当今淮河的治理工作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以政府对淮河治理模式为例,归纳出政府在淮河治理中出现的三个环境法律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构建政府环境法律管理模式的对策建议,即加强环境执法的力度、以市场手段管理环境和环境治理中增加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47.
离石区地处黄河中游,吕梁山腹地。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科教兴区”工作作为推动全区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战略工程来抓,大力构建“科教兴区”的支持保障体系和良性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8.
淮河流域的花鼓灯艺术历史悠久,个性突出,其喜庆、热烈的艺术风格已为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自花鼓灯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突出花鼓灯艺术喜庆、热烈的风格不仅成为保护和发展花鼓灯艺术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彰显淮河文化个性,抵制文化趋同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在国家级比赛中多次获奖的花鼓灯作品《鼓乡情韵》作为花鼓灯艺术经典,集中的体现了淮河沿岸人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文化传统、审美习惯,这个作品所取得的成就也见证了花鼓灯艺术喜庆、热烈风格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9.
李鹤鸣 《资源科学》1994,16(3):35-39
长江中游水资源优势特别突出,矿产资源丰富,农业自然资源具有浓厚潜力。水资源可通过水产、水电、水运进行多向开发,矿产资源可跨地域、跨行业联合开发,农业自然资源则宜采取集药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50.
淮河这一意象在南宋诗词中大量出现并成为文人表达爱国情绪的主要媒介物,但淮河流域词人及其创作却极其有限,且作品多为骚雅的咏物之作。本文就此分析这一创作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