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295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145篇
综合类   87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6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中央新政改革和云南地方自治逐步推进的特殊背景下,清末民初的云南地方法治运行及其条件十分复杂,它以消除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及其割裂司法权的威胁等为动因,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国家、地方官员、地方精英等各方力量彼此博弈与妥协的动态过程。其正向意义是奠定了地方自治的前提,为宪政发展作了准备;其负面效应则是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治力量在地方的客观性弥散化。  相似文献   
62.
清朝末期,在中国出现了一股留学日本的热潮,其中又以赴日学习法政科的学子居多。那些留日法政学人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通过自身实践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其思想和行动直接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  相似文献   
63.
雷霖 《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64-66
晚清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被打破,西方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等大量进入中国,冲击着人们已有的观念知识结构,从而在近现代社会逐渐形成对西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价值观念的普遍信仰与广泛接受的科学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诗歌创作,这种影响在黄遵宪身上表现得最明显,其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宇宙观和进化论、世界大同等思想是当时维新...  相似文献   
64.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严重的瓜分危机和民族危机。为挽救民族危难,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等不同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都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国家出路,运用"改良""灭洋""革命"等政治手段,先后发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在这些爱国运动中,他们提出君主立宪制及民主共和制等形式各异的政体,具有变革社会制度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65.
66.
石家庄是中国近代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典型范例.火车轮子伴随着20世纪的钟声把石家庄拉入城市化的轨道,从20世纪初至民国前,石家庄发生了巨大变化,耕地被出卖、农业劳动力转移、外来人口聚集、商业与服务业崛起、空间建筑大改观、地理地位大提升,这林林总总的变化拉开了石家庄城市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67.
清末立宪时期的《申报》始终站在民众的立场上,紧跟时代的脉搏,对晚清的宪政进行了有力的监督,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效应。文章从《申报》的立场,舆论的核心,舆论的特色及其现代价值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舆论状况充实宪政运动史研究,并对当下舆论媒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8.
审视中国古代镖局中镖师武术的技术特征、传承传播、发展演变,能够再现早期武术发展状况,丰富武术历史研究内容,还可总结历史经验,为新时代推广武术、弘扬武术文化提供借鉴。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分析法,就镖局对清末民初武术发展之推动作用进行分析。认为,镖局是实现武术功能职业化转型的重要组织,推动了武术的顺时代创新演变,开辟了多元的武术传播途径,稳固了师徒传承方式,推动了武术价值的多元化发展,促进了暗器、轻功等罕见武技的深造与传承,为“以武报国”提供了重要的物力支撑。  相似文献   
69.
70.
岭南地区是中国古代槟榔的主要流传地,在长期的社会历史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岭南槟榔文化,然而在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的形势下岭南地区嚼食槟榔的风俗逐渐式微并最终消失。与此相反,位于内陆的湖南湘潭却承接了这一风俗,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了自身的发展创造,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槟榔食俗文化。食俗作为一种地方社会风俗在一段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变迁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主要探讨在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岭南和湘潭槟榔食俗的演变,既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复杂动态过程,也生动展现了一种“异俗”如何通过与“在地”历史文化交互构建而实现本土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