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1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英语复习课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也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较大。但如何让教师的动机产生良好的教学结果,值得每位教师认真思考。为此,我在英语复习课中,对历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逐一分析。一、复习课中存在的问题复习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每次讲授新课之前,多数教师都会花上简  相似文献   
82.
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代表,孔夫子有一著名论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强调的是夯实基础、巩固已知领域;“知新”追求的是思维创新、探寻未知领域。“温故”和”知新”是学习中面临的矛盾统一体,处理得当方能有所长进。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温故”(重视基础)与“知新”(追求创新)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对此,我们理应作出更深入、更全面的判断。  相似文献   
83.
杨志刚 《陕西教育》2007,(10):53-53
历史课传统的导入法多为新旧联系式即采用复习法,这种引入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  相似文献   
84.
"温故知新"是孔子提出的"为师"标准,但依然适用于当今,尤其是高校古代文学唐宋诗词的教学。这是因为有很多唐宋诗词作品出现在中小学教材中,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将"温故知新"的理念引入课堂,以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85.
一、温故知新,衔接自然 由于初中物理各章节的知识点是有内在联系的,所有在进行新课导入时必须充分联系已学的知识,采用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即以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为支撑,将新知识纳入已经掌握的旧知识结构中,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正如俄罗斯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言:所有新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  相似文献   
86.
傅宁榕 《辅导员》2009,(14):7-9
又是一年一度的暑期生活开始了,你一定制定了丰富可行的假期生活计划:出游、实践、学习、休闲娱乐……想趁着假期“充电”的同学,你知道该阅读哪些名著吗?想提前准备下学期课程的同学,你知道“温故知新”该如何侧重吗?悠长的假期怎样杜绝心理“中暑”,如何和爸爸、妈妈一起从生活的小蜡烛中探索大道理……本期杂志“特别关注”将带领你一起去迎接有着快乐体验、有益阅读、健康舒适的暑假生活。  相似文献   
87.
杜扬 《教育导刊》2009,(3):36-37
温故知新”是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成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都强调要温故知新。然而,每个人对“温故知新”的理解不太一样。何谓“温故”?“温故”又何以能够“知新”?本文对此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88.
《今日科苑》2008,(10):259-260
复习课与新课一样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兴趣、发展、能力培养。为了追求有效的复习,教师首先要明确复习课的目的是温故知新,其次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有设计的练习要创新、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89.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和必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艺术地导入新课,能给听课者以耳目一新的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本文简单介绍几种在平时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悟剑诀数学命题温故知新 从历年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特别是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教育部考试中心的统一命题。还是各省的自主命题,都充分体现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这一原则,科学地考查了考生继续学习所应具备的数学素养和潜能,特别注重了对数学本质理解的考查。因此,2006年高考数学命题仍然会发扬已往命题的优点,使试题更加贴近中学数学,结合中学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和能力等要求,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更加符合现行中学数学课程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