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冯硕 《老年教育》2014,(9):41-41
<正>南岳衡山,以其雄伟的气势雄踞南国,又以其清秀多姿的风貌傲然于湘江之滨,延绵七十二峰,尤以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廪五峰为最著。李白诗曰:"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清代魏源在《衡山吟》中有云:"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  相似文献   
182.
正刘勰云:"联边者,半字同文者也。状貌山川,古今咸用。""联边",使读者一看到组成这些词或词组文字的偏旁部首时,就会产生形象上的联想。早年在家乡的大海边,有一座祭拜海神、供奉着龙王爷神像的"海神庙",庙门两侧刻着这样一副对联:"浩海汪洋波涛涌,溪河注满;雷霆霹雳雩云雾,霖雨雾霏。"整副对联拖"雨"带"水"的文字,给人以浑身通体湿淋淋的感觉,从而使那位掌管着普天下江河海洋的水神之尊——龙王老爷的形象变得具体可  相似文献   
183.
《档案学通讯》2021,(1):112-112
孟秋时节,我们,来自全国22所高校的31名档案学专业青年教师汇聚伟人故里、湘江之滨,参加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湘潭大学联合承办的“全国第二届高校档案学专业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对话大家、交流思想、碰撞观点、拓展视野,经过为期一周的研修学习,形成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184.
"未来,金律教育不仅是艺术生考取理想大学的筑梦场所,更将是众多优秀文艺工作者成长的摇篮。"在湖南长沙的岳麓山下,湘江之滨,有一所名为金律教育培训学校的民办学校近年来成绩亮眼:连续9年考前精品班学生高考人均提分140多分,本科上线率稳定在90%以上,一本上线率稳定在51%以上……缘何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4月5日,《民生周刊》记者专访了校长阳立高,他从自己艰难求学的经历谈起,详解了金律教育成绩背后的密码。  相似文献   
185.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与国民党军的一次生死较量。红军强渡湘江后,在桂北地区分路突围,摆脱了敌军的追剿,冒着严寒,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翻越老山界,继续长征。红军长征在桂北历时19天,各种活动留下了大量的文物。保护利用好湘江战役文物,是弘扬长征精神的需要,也是促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建设的需要。必须深刻认识湘江战役在长征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准确掌握湘江战役文物的主要特点及价值,遵循国家文物保护法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努力使文物与长征路线及其相关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形成保护与利用的强大合力,争取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6.
湘江流域对于沿江居民生活生产至关重要,然而其污染状况堪忧。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湘江治理可以大致分为治理萌芽时期、治理推进时期、实质治理时期。由于协同治理的缺失,治理进程缓慢,治理效果不容乐观。协同治理困境的成因可以从公共资源、治理主体、管理体制、治理政策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为推进湘江流域协同治理,建议各利益相关者提高认识,协调统一;成立湘江流域管理机构,纳入多元主体;提高政策制定科学性,完善政策内容。  相似文献   
187.
目前,湘江战役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主要依靠国家的主导来维持,是一种明显的政治化传承实践,更多地倾向于以教化为主的宣传模式,且在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思想性和理论性,传播的方式较为单一,传播渠道以自上而下的宣讲为主,其感染力和生动性稍有不足。而在文化生产语境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可以看作一个不断被生产、被形塑的开放过程。在文化生产过程中,多元力量参与生产以及传播手段的多样化是实现湘江战役精神大众化传播的两个关键点,也是推进湘江战役精神实现有效传承和再生产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88.
189.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肯定其胜利的历史定位,对其当下的研究与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对湘江战役成败的评价要与对“左”倾错误的批判区别开来,立于中央红军的整体视角,从完成战略目标、前线作战指挥、理想信念建设的精神层面以及酝酿伟大历史转折和开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方面来看,湘江战役并没有失败,它是一次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胜利之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