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85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0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作为北宋后期两大对立阵营的领袖人物,苏轼与章惇的关系比较复杂,二人同年考中进士,早年交往密切,一度结为至交,后来随着变法派与反变法派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苏轼与章惇也由交善走向交恶,昔日的同年挚友变为政坛仇雠。导致苏、章关系恶化的原因不在于个人品德操行的好坏,而主要系于他们政治立场的异同及"党同伐异"的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商鞅变法的史例我最近阅读了一些书籍如司马迁的《史记·商君列传》《史记·蔡泽列传》、孔子的《论语》,还有法家祖师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的很多史料。有很多史料上讲商鞅是老子的学生,或者是荀子的学生和门徒,这些我都存有异义,因为老子的道家讲究"遵循自然,无为而治",荀子讲究的是孔孟之道,以"德、礼"治国,道家和儒家之理念并没有在后来的商鞅变法中体现出来,可见商鞅是老子或者是荀子学生或门徒的说法是令人不敢轻信的。  相似文献   
13.
以往围绕康有为在维新变法运动中是否扮演领袖角色的争论存在两个盲点:一是狭隘地把维新变法运动当作一场政治运动,未予注意这场运动在思想启蒙和社会革新层面上的意义以及康有为在这些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二是局限于从康有为的具体职务和政绩来分析他的影响和角色,未能看到这场运动所处的新的时代背景,康有为已经学会了运用作为"第四种权力"的报刊媒体、建立政党性质的学会以及援引国际外交力量等现代政治斗争工具为自己的政治实践服务。这些新手段的运用有效地影响了现实的政治走向,是康有为在维新运动中能够扮演领袖角色的重要助手。  相似文献   
14.
在工程基桩桩身完整性检测中,通常采用低应变法,主要也就是应力波反射法.由于该方法检测快捷、简便易于操作和掌握,现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工程建设领域.文章介绍了如何运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盐溃土本身具有的特性常导致路基发生盐胀、溶陷等严重病害。为确保工程质量,应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加强设计与施工中关楗问题的控制,将盐溃土对路基的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6.
在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王安石变法》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王安石自己的作品《河北民》就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变法前危机四伏的北宋王朝,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在维新变法思潮的影响下,随着新式学堂的设立,学堂乐歌作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新风尚应运而生。它借鉴日本明治维新,在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西方音乐知识,促进中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的繁荣,以及建立中国自己的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8.
除了史学家在那儿侃侃而谈.除了历史教科书上浮光掠影般的解释,又有多少人明白,地处荒夷的西秦为何能横扫东方六国?时光回到二千多年前。那个时候,狼烟四起,杀声鼎沸,诸侯们忙着分疆裂土,一个血腥的时代扑面而来。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相似文献   
19.
北宋时期的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变法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提出了很多革新的措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王安石变法中的民本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陆游因祖父陆佃受学于王门的渊源,对王安石及其荆公新学相当推崇,对王诗也十分推崇,大量征引,但在诗艺方面,陆游却没有刻意学习过"半山体"。倒是杨万里,对政治家王安石不以为然,却并不妨害他对"半山体"不遗余力的学习。究其原委,应从诗人性情、诗教观念以及家学渊源等三个方面来考查,以期得出陆游与杨万里对王安石诗艺与变法的真实态度,揭示二人观点同中有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