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家政系是女子教育里特殊而又重要的一个科系.晚清到民国初期家政系的发展都反映了当时"良妻贤母"的教育观念.属于理学院的燕京大学家政系于1923年开办,其教学目标与教学设置都强调服务于社会而不仅限于家庭.与其他归属于教育学院或文学院的家政系相比,燕京大学家政系更注重教授科学知识.它的设立有助于改变1920年代社会与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女性偏见,也有助于推动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62.
在叶公超那个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是值得回味的,一是名校甚多,清华、北大、中央大学、浙大、西南联大、燕京大学等,都跻身世界前100名;二是大师辈出,20余岁的教授亦大有其人,他们不仅国内有名,而且也颇具国际知名度;三是学科实力较强,清华的文史、数理,北大的文史,协和的医学、交大的工学、南开的经济学、东吴的法学、金陵大学的农学等,都名扬海外;四是教授稀缺,一般的大学都只有几名、几十名教授,连清华与北大也都只有约100名教授;五是职称非终身性,比如叶公超1927年在暨大、吴淞是教授,1929年到清华也是教授,但1935年到北大就只是一名英文系讲师;六是教师学习机会多,清华规定教师每4年即可公费、带薪出国研修一年,即使是烽火连绵的西南联大时期,曾昭抡、华罗庚、陈寅恪等也都能正常出国做研究和交流;七是教师待遇好,折合成今天的购买力,月薪都超过了万元;八是教师慎独于学问,战前生活在清华园的王元化就说:"当时的教授看不起一般在国民党当官的."九是教师积极服务社会,发挥社会影响;十是培养的学生质量高,大学生毕业后多成为社会名流,出国留学生约20万,归国率远远超过90%,回来从教的超过60%成为教授.  相似文献   
63.
高厚德教授设想在燕京大学建立一所师资雄厚、设施优良、堪称模范的教育学院,以培养各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并附设各级实验学校,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终因校长和董事会存有异见,经费和师资缺乏等,这一宏大的理想在现实中暂时受挫。但是,燕京大学教育学科坚定理想,不断拓展学科发展计划,使之符合大学发展和社会需要,努力争取校方和国外的支持,并增聘教师。20世纪20—30年代,教育系建立了学校教育、学前教育学、乡村教育学等学科体系,包含专科、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完整的附属实验学校体系,基本实现了最初的学科发展理想。燕京大学教育学科初期艰辛的创办史为教育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4.
65.
民国期间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众说纷纭。笔者以丰富的中外史料分析认为:民国时期新闻研究生教育从1920年代的燕大新闻学系开端,并在1930年代结出硕果。燕大新闻学系先后招收过8名新闻研究生,仅有葛鲁甫1人于1931年5月撰写完成学位论文Advertising in China,获得硕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硕士学位的新闻研究生。1940年代,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国新闻研究室和重庆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先后进行过类似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索活动,但成效甚微,并非今日意义的研究生教育。因此,民国期间新闻研究生教育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未能持续发展成为正规的新闻研究生教育体系。这充分反映出中国新闻研究生教育艰难的起步历程。  相似文献   
66.
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作为哈佛燕京学社在中国唯一的计划制定、执行和监督机构,在其存在的23年间大力捐助燕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对燕京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7.
方铭 《职大学报》2013,(5):124-124,F0003
褚斌杰教授,1933年生于北京,1950年考入燕京大学中文系,1952年院系调整,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游国恩先生助教。1958年调中华书局任编辑。1979年调回北京大学,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深圳大学、河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际汉诗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屈原学会会长,诗经学会副会长,白居易学会顾问等。九三学社社员。褚斌杰教授因病于2006年11月1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3周岁。  相似文献   
68.
燕京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新闻系是20世纪40年代我国高校中的著名系科。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这两个系都面临着能否生存的问题。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燕大新闻系成为北大中文系的一个专业,名称不叫新闻专业,而叫编辑专业。复旦大学新闻系也有停办一说。  相似文献   
69.
抗战爆发后,重庆在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中心的同时,也有自然而然成为了中国新闻传播中心和新闻教育中心。当时全国5个正规高校的新闻系,即有3个迁往重庆,加上后来在战争期间创办和复办的新闻院系,共有5个分布在重庆;即使当时西迁到成都的燕京大学新闻系和西迁到曲江的广州国民大学新闻系,从严格意义上讲,也与以重庆为中心的战时新闻教育的版图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  相似文献   
70.
在首都的冬日里很难找到一个无风的日子。每天蛰居于暖室中,很想领略户外的风光。在一个星期天,有三级风,天蓝蓝的,阳光灿烂,我和两位朋友相约,中午到北大未名湖畔消闲。我们内心更加愿意到北大原来的校址沙滩红楼去(早年我们在那里上学),可是岁月沧桑,那里已没有任何一点高等学府的风味,只好到未名湖畔来。这里原来是燕京大学的校址,北大从沙滩迁来,大约是1952年左右,年轻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