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2篇
教育   267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近年来 ,对女性主义、女性发展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即女性主义的技术研究 ,在西方日益受到了不同学科的关注。本文对西方的四种女性主义的技术研究纲领进行了考察 ,从整体上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女性主义的技术研究框架。同时 ,本文还对这些研究的成果与不足进行了评论性分析  相似文献   
92.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坤 《今日科苑》2007,(2):86-86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德伯家的苔丝》。生态女性主义者从女性与自然的渊源关系,批判了启蒙时期形成的二元思维方式,价值等级观念和统治的逻辑,其宗旨是要呼吁人类要共织生命之网,建立一个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世界。文章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哈代的自然观、妇女观和其作品中揭示的苔丝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在父权制和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压迫下苔丝的悲惨命运,旨在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这部作品,借此凸显哈代自然观及妇女观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93.
刘小红 《文教资料》2008,(29):24-25
小说<圣殿>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福克纳的一部刚面世就畅销的小说.本文旨在探讨福克纳在小说中流露出的生态女性意识.福克纳表现了对美国南方的生态自然遭受严重破坏的忧虑,展现出小说中关键人物"金鱼眼"对生态自然的鄙视和格格不入以及潭波儿和其它女性的悲惨遭遇,同时也表现了潭波儿与生态自然的相似之处.只有摈弃父权制和"二元论",取而代之以男性、女性与生态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解决美国南方的弊病.  相似文献   
94.
韩国的女性学与妇女运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女性学是以性别平等为基本理念的一个崭新的知识体系,它是妇女运动的产物和延伸。韩国女性学首先要挑战的对象是根深蒂固的父权制和男性中心文化。近几十年来,在韩国妇女学学者、妇女社会活动家和韩国政府的共同不懈努力下,韩国女性的主体意识不断加强,社会参与在不断扩大,女性的社会地位有较大的提高,然而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不平等的体制决定了在韩国要实现实质性的两性平等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5.
以“象征主义”的阅读态度解读俄狄浦斯神话,其叙事主题是以宿命式的故事情节展现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敌对与冲突状况。这种冲突的根源也是神话叙事所隐含的社会与政治意蕴在于父系社会与母系社会代表的两种社会价值原则之间的斗争。在故事的主要显性冲突与次要隐性融合的复合叙事中,神话隐示了两种社会价值原则和谐共存的可能性及由此而生的人类理想社会的蓝图。  相似文献   
96.
由于18世纪工业化和商业化的发展,英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巨变,英国小说中的婚姻观随之呈现出了新特点,尤其在丹尼尔·笛福、塞缪尔·理查逊和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社会底层子女的婚恋观更加自由和开放,自我因素是其婚恋的主导因素;上层子女的婚恋观较之以往虽然有了一定的开放性,但家庭因素仍然对其婚恋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的婚恋观表明,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的发展,父权制正在衰落。  相似文献   
97.
美国女作家夏绿蒂.伯金斯.吉尔曼在短篇小说《黄色糊墙纸》中,以丰富而隐晦的意象、反传统的叙事手法以及"疯女人"式的结局设计,喻示了当时女性作家的写作困境,控诉了西方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精神的压迫、扭曲和摧残。  相似文献   
98.
《呼啸山庄》与《日出》均巧妙运用了弗洛伊德"人格三部结构"说对两位女主人之本我、自我与超我进行深刻而细腻的刻画,揭示她们人格结构失衡后丢失精神憩园的焦虑与疯狂、无"家"可归之漂泊流浪和最终"不想死而不得不死"之相同悲剧宿命,她们终究未能挣脱犹如地心引力般强大的父权制的层层束缚而"浮出历史地表"———"流浪的疯女人"在尘世没有天堂。  相似文献   
99.
从女性主义视觉出发重新解读《蝴蝶梦》中的吕蓓卡,得出一个颠覆传统的结论:她不像麦克西姆所描述的那样是个淫荡的女人,她的堕落是因为麦克西姆爱他的家胜过于爱她。  相似文献   
100.
菲奥娜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长篇小说<<荆棘鸟>>中克里利家族的第一代女性.她对于美好的爱情有着热烈的向往,也不顾世俗的观念而进行了大胆的抗争,但是在当时残酷、无情的男权制社会制度下,无奈地度过了悲剧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