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教育   388篇
科学研究   80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77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7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顾明  中健 《收藏》2010,(10):191-191
“御窑千秋”九件皇家珍瓷包括:北宋影青瓜棱瓶、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明永乐青花龙唐草纹天球瓶、明成化斗彩海水天马纹天字罐、明万历五彩百鹿罐、清康熙青花指日高升图观音瓶、清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清乾隆粉彩蓝地开光山水转心瓶,它们不仅是当朝最优秀的官窑代表作,还都是曾经的帝王至爱,工艺之全、器型之全、装饰手法之全跨越了景德镇千年官窑历史!  相似文献   
92.
陈树群 《收藏界》2010,(1):38-39
程言,又名程崇言,字次笠,又字恂夫,生卒不详,安徽黟县人,晚清浅绛宗.师程门长子。《黟县志》称其山水潇洒出尘,极尽勾勒渲染之妙。《安徽人物大词典》载:安徽省博物馆藏其绘《景德镇河东河西图》两卷,笔墨苍莽,而城郭车舟,负载往来,人物小如芥子,各具神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浅绛彩瓷收藏热兴起之后,程言的作品也日益受到收藏者们的追捧。  相似文献   
93.
朱纪 《收藏界》2010,(6):64-65
清前期民窑青花尊,通体绘有三组缠枝牡丹纹,牡丹花盛放,花叶环绕布满外壁。纹饰运用勾线点染的方法,青料浓郁鲜艳发有蓝宝石般的色泽,因为笔蘸色料水分饱满,花朵花叶都有浓淡的变化,苍翠欲滴,尊的造型侈口、鼓肩、收腹,外撇二层圈足,旋纹釉底,胎骨细釉色白,带有"橘皮纹"。  相似文献   
94.
中国瓷器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灿烂的陶瓷装饰文化和美妙无比的陶瓷绘画艺术。瓷器有中国第五大发明之称,陶瓷装饰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地位也是极其重要,特别是瓷上绘画艺术,它以其精美的画面、丰富的色彩、独特的工艺、奇特的创意以及全新的观念形成了独特的工艺绘画形式,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95.
《牡丹蜂蝶图》描绘了有“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之誉的牡丹争研斗艳的美景:花朵上蜜蜂、彩蝶飞舞,山石嶙峋,绿茵覆地,淡雅秀逸,优美迷人。画家工写结合,细笔勾勒。  相似文献   
96.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自唐代以来,洛阳牡丹甲天下,如今更是成为洛阳市对外交流的“城市名片”。致力于推动洛阳牡丹产业化发展、获得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侯小改,向记者讲述了她与牡丹结缘的故事。  相似文献   
97.
《中学生电脑》2010,(4):30-30
花是人间的精灵.由沉寂的等待到喧嚣的绽放,它们带来的是生命最浪漫、最执著、最动人、最鲜艳的亮相。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比如百合的清纯、康乃馨的真情、牡丹的富贵、鸢尾的自由等等。当你俯身聆听或抬头仰望的时候,你是否读懂了它们的内心?人间四月芳菲天,在这花香四溢的四月,让我们去欣赏花之美丽。  相似文献   
98.
牡丹灯笼     
昔时.每岁元夕明州张灯五夜,有乔生居镇明岭下.于十五夜灯会遇一丽人.凡有约.丽人使婢子挑双头牡丹灯笼引路,踏月而至。夜半来而天明去,如是数宵,邻家翁疑之,夜窥室内,见乔生与一粉骷髅并坐于榻。  相似文献   
99.
菊花     
杨柳 《少年月刊》2010,(12):47-47
有人喜欢名贵的牡丹,有人喜欢娇艳的玫瑰,但我却喜欢平凡的菊花。  相似文献   
100.
姜伊昌 《文教资料》2010,(17):63-65
牡丹文化源远流长,约有3000年的历史,在全国有广泛影响。它以中原为传播的主要范围,辐射全国,在海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牡丹文化的起源、发展、繁荣中,古代文人的佳作和药物学著作、近代以来的文学作品、报纸与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