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立足于佛教造像开始盛行的印度贵霜时期为切入点,针对三大佛教造像流派之一的犍陀罗佛教造像进行分析,梳理其演变过程,深入到体貌特征、佛衣样式的流转,总结出犍陀罗佛教造像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2.
云冈石窟的开凿,是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后第一次由国家主持营造的大规模石窟工程。昙曜五窟是属于云冈石窟群的早期洞窟,以大佛的雕刻最为突出,而这些佛造像既保留了古印度“犍陀罗”和“秣菟罗”的艺术风格.叉具有明显西域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在与中土文化的交融过程中,昙曜五窟体现了一种相适相溶的趋向。无论在服饰的外观,佛像的容貌模样以及雕刻的手法都显示了异于中土的外域文化强悍之风。文章从昙曜五窟佛造像的衣纹及雕线所呈现的视觉印象出发,在同属东方文明的两种文化在共同的艺术载体一“线”的共认之中,对不同的表达方式所引发的另一种审美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3.
为了提高望峰岗煤矿主井钢结构井架三维空间基础预埋导管安装精度和效率;从分析基础预埋导管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人手,找出其找正定位方法;现场采用"陀罗子母锥支撑架支撑预埋导管框架、整体找正固定陀罗子母锥支撑架"的基础预埋导管安装定位方法;提高了基础预埋导管安装定位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24.
犍陀罗艺术中的鹿头梵志基本位于佛陀右侧,与之相对分布的多是一位手拿骷髅头的沙门,雕刻沙门可能是为了平衡画面。鹿头梵志的头顶有一缕头发,这与涅槃图中的须跋陀罗类似。库木吐拉石窟中的鹿头梵志是沙门形象,画面中未出现执雀尼乾子。北朝流行鹿头梵志可能与当时佛教宣传五戒十善的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25.
贵霜王朝迦腻色伽即位于公元78年。佛教偶像起源于迦腻色伽初期,初期的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各自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在贵霜王朝统一的大背景下,两个流派在自身演变过程之中,吸收了对方的风格,各自也发生了丰富的变化,由此对中国初期佛像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6.
2008年,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古文献研究所(前身为俄罗斯亚洲博物馆)为纪念建所190周年,联合艾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千佛洞--俄罗斯丝绸之路探险文物展",已于2008年12月9日在圣彼得保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开幕,于2009年4月5日结束.  相似文献   
27.
汉晋佛像的发展可划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东汉中期施无畏印、袒右肩和通肩衣并存,东汉晚期施无畏印、通肩衣,吴晋时期禅定印、通肩衣。上述特征反映了印度早期佛像不同时期粉本的传入,体现了初传中国佛像的阶段性差异。同时,汉晋佛像仪轨特征在各阶段还存在传承性关系。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吴晋佛像与康僧会“设像行道”等记载,在地域和时间上都可以相对应。长江上游地区佛像来源缺乏记载,但佛像出现最早,且第一、二阶段佛像特征变化与印度初期佛像发展趋势同步,暗示此地存在畅通的佛像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8.
何平 《收藏》2020,(2):116-121
犍陀罗佛传故事浮雕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位肌肉发达、须发浓密、高鼻深目、手持大棒(有时候还持拂尘)的武士形象陪伴在佛陀身边。这位带有强烈希腊人外貌特征的人物,像极了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甚至像喜欢把自己塑造成赫拉克勒斯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佛教中,这位佛陀的"保护神"是执金刚神(Vajradhara)。尽管在汉传佛教文献中,这位"赫拉克勒斯"似乎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佛教神衹,但是在犍陀罗佛教艺术中,他却几乎是任何佛传故事不可或缺的人物。  相似文献   
29.
筱攸  等等 《收藏》2008,(4):120-127
“我们都是希腊人。”这句发自英国诗人雪莱心中的慨叹,同样也是来自整个欧洲的感触。时至今日,特异卓越的古希腊文明不仅依旧散发着自身的迷人风采,同时从埃及希腊化城市遗址那层层断柱、从印度犍陀罗艺术中的宗教雕塑上都可以找到古希腊文明的光亮。  相似文献   
30.
"犍陀罗"是一个古代地名,由于所处的位置非常特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催生出了混血文明的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又称"希腊化的佛教艺术",它被认为是具有世界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曾在亚洲大陆盛极一时,它经历了萌发、成长、鼎盛,最终在公元五至六世纪衰微,并给世界佛教艺术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与此同时,佛教在犍陀罗地区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最终在该地区消失了,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宗教和艺术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