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三大诗学理论之一,"性灵说"在现代学术语境中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将从中日学术史的宏观视野出发,对"性灵说"的现代学术境遇展开深入的比较与分析。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史》著作中,赞同"性灵说"的声音明显要高亢于否定的声音。究其原因,"性灵说"所潜含的诗学理念与人性解放观念与"五.四"新文化精神是契合的,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支撑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革命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92.
胡贤林 《编辑之友》2012,(8):111-113
在清代乾嘉诗坛上,袁枚编辑的《随园诗话》风靡天下,影响甚广。在选题、组稿、编稿上不乏成功之处,这得益于袁枚卓识不凡的编辑思想。  相似文献   
93.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启蒙文学的最后一站,它的文化审美启蒙的姿态很鲜明,其时代性及延后性影响巨大,值得重新反思研究。贾平凹作为贯穿当代文坛的大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是“寻根”思潮中很复杂的一个文学现象,他与“寻根”思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阐释。贾平凹成功地避免了“寻根”文学的两大致命遗憾,在继承中国性灵文学的创作传统方面甚得神髓,真正达到了“寻根”的文学目的。这一波文学思潮给贾平凹的最大受益,则是他在创作上尝试探索出了将西方现代叙事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结合的范例,创作出了《天狗》、《黑氏》这样的佳作。而拉美文学将神秘文化与象征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启发了贾平凹将魔幻象征的艺术思维与禅宗思维契合,形成贾平凹式的神秘象征艺术。  相似文献   
94.
《文心雕龙》在佛教影响下形成了以心的观念为基础的主观性的诗学。它以情的观念、性/性灵的观念、气的观念、趣的观念、味的观念、智术的观念改造了原来中国诗学,突出了主体性、心理化的特征,同时把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学的对象。而不是哲学本体论的对象。在原中国诗学的体制下完成了新变。  相似文献   
95.
木偶     
用木偶为题,以时空转换为线索,叙述了木偶从一棵树被锯断,被雕刻成形,被赋予性灵,被推上舞台,被派定上演种种的角色行当的曲折经历,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它幢憬幸福,却遭遇劫难;向往自由,却被一条绳系着,摆布由人;渴望尊严地活着,却始终被作践,等待的是不测的命运。磨难中苦苦挣扎,使它终于醒悟:“如果有人以刀雕我,刮下的必定是满手的铁锈。”通篇虽拟物,实为写人。隐喻或象征了现实中人的真实处境以及悲剧性命运而发人深省!此文若令人踔厉风发,与人的宿命作不屈的抗衡,不失为积极的意义。《木偶》构思独特,立意深刻,词语优美,结构层层逼进。  相似文献   
96.
对于公安派领袖宏道的“性灵”说,论者一般从历史分析的角度出发,强调其反对七了派模拟剽窃飞气的积极意义,肯定其体现明末追求个性自由思潮的进步价值,这是无可争议的。但相对地,立足于其诗学理论自身的考察就少了些。结果就是,在笔者看来,导致了某种对“性灵”说的不适当的高估。本文不揣浅了陋,力图集中一下“性灵”说的理论面貌及其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97.
文学真实性的维度相当宽泛,可包含客观之真,也可包含主观之真;可包含可然之真,也可包含超然之真。它分为三个级次,第一个级次是本事之真,即真相的再现,以符实度为标准;第二个级次是常理之真,即逼真的表现,以可信度为标准;第三个级次是情趣之真,即超世的展现,以性灵度为标准。本事之真与虚构概念相对立,要求按照生活原有的模样和形态写;常理之真与虚假概念对立,要求按照生活应有的常模和形态写;情趣之真与虚伪概念对立,要求按照审美的绮情异趣写。以符实度为基准的作品,就是纪实文学;以可信度为基准的作品,就是现实主义文学;以性灵度为基准的作品,就是浪漫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98.
明代文学流派公安派主张创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小修涛序》)。所谓“性灵”就是作家的个性表现和真情流露。强调文章要“真”,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个性”.要是属于自己独有的、别人无法取代的性格。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作文个性化”。因此。在作文中要表现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要写出自己的心跳,展示出“我”的境界。语言也要个性化,要“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鲁迅语)。怎样才能在作文中亮出自己的个性,带给读者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9.
作为中国学人,大都因循环着中国人传统去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书立说的方式实现潜在的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但能以反传统的精神使这种传统使用有大影响,大贡献的学人却并不多,孟祥荣先生所关注并作全面深入研究的公安三袁可算这类少数派,同时,因为公安三袁的这一特殊性,以及研究独特的学术见地,使得孟祥荣先生关于晚明公安派的论《真趣与性灵-三袁与公安派研究》也具有反传统的精神,成为一部富于启迪意义的跨越传统中国学的学派史。  相似文献   
100.
作者写虎丘,取景独具只眼,立意奇警,其浓彩泼墨的焦点不在林泉幽壑,名胜古迹,而重在市民郊游和中秋度曲、听曲的世俗风情.句句写实,却见翻变妙构和奇思神韵,富有雅、俗得兼的美致.俗之美,在人众,在繁闹,在入情,在新艳;雅之美,在曲高和寡,在寂然幽静,在陶醉销魂,在清声响彻.作者“信口而出,信口而谈“,表现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风格和审美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