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教育   3265篇
科学研究   1646篇
各国文化   39篇
体育   596篇
综合类   120篇
文化理论   109篇
信息传播   290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335篇
  2014年   983篇
  2013年   636篇
  2012年   802篇
  2011年   822篇
  2010年   694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710篇
  2007年   606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6月24日晚上,在看央视5频道《豪门盛宴》时,见到了这样一种情景:当一向以稳重大方著称的节目主持人张斌问候在座的现场观众时,观众席上却“刷”地举起了两块字迹歪歪扭扭的牌子,一块写着“张斌,辛苦了”,一块写着“张斌,我们爱你”。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家人讨论开了。妻子说:“这可不是明星演唱会呀,是不是搞错了?”儿子说:“节目办得好,当然有人喜欢呀!”节目好在哪?大家说了很多。我是一个激情不足、理性有余的准球迷,我也欣赏《豪门盛宴》,欣赏张斌。张斌主  相似文献   
82.
李选清 《军事记者》2006,(10):38-40
《英雄携手飞天——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记》,获得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专家是这样评价这篇特写的:作者以军事记者特有的视角,全景式记录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太空这一举世瞩目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写法上,记者采用了零距离第一现场目击的“镜头组合”式笔调,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笔触细腻、流畅生动,文中还穿插了对杨利伟当年出征太空的回顾,使全文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英雄携手飞天》见报后,受到了广大官兵和读者的好评,国内许多网站都作了转载,并引来热评。一篇只有1500多字的现场特写,何以赢得如此殊荣?回顾采…  相似文献   
83.
一条电视新闻的产生.离不开前期的采访拍摄和后期的编辑制作。在一些新闻的前期采访和后期制作独立分开的电视台.记者具备编辑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4.
王科 《军事记者》2006,(4):44-45
电视新闻的拍摄制作过程不外乎寻找报道角度和如何予以表现两大步。前者解决拍什么的问题,后者解决怎么拍的问题。所以,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拍摄一条电视新闻时,其工作的思维过程可以概括为从着眼到着手的过程。如何拍出一条好电视新闻作品?笔者在实践中得出的一点体会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选准报道视角大处着眼解决的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拍什么的问题。其具体含义是指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电视镜头所需形象的要求,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置于大的社会背景之下,进行反复比较、提炼取舍,从中选取题材的思维…  相似文献   
85.
6月27日至7月1日,我参加了南京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中心举行的红蓝军模拟对抗演习,与同行们在练兵场上追随官兵们演练的身影抓拍,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体会,在此与同行们探讨。军地反差:关注视点不同这次一同采访的有中央电视台的摄像记者和人民日报的摄影记者,真正穿军装的记者只有我一个。在部队军事演习场上与地方同行们一起同场竞技,应该说我是具有优势的。但是,通过几天的采访拍摄,我发现,我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反差。最主要的不同点,是我们所关注的拍摄视点不同。参与这次演习的有一支侦察分队,他们装备了较为先进的步兵轻武器和先进的侦…  相似文献   
86.
怎么定义突发事件摄影呢?以笔者拙见,突发事件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事前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运用抢抓的手段对于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中的新闻形象进行现场摄影纪实。其新闻形象有强烈的现场感,对读者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突发新闻事件出精品是一个规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的平面新闻媒体上,能对读者形成强大视觉冲击力的新闻照片,非优秀的突发事件摄影作品莫属。“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每年只从全世界的优秀新闻照片中评出一幅“年度最佳奖”。而几十年来,“年度最佳奖”中80%为优秀的突发事件照片。中国新闻奖中,突发事件摄影也占据着极重要的…  相似文献   
87.
无剪辑拍摄方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摄像是电视编辑的基础,电视编辑是电视摄像的灵魂。两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拍出高质量的电视作品。无剪辑拍摄是一种高效的电视新闻拍摄方法。当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如果在新闻剪辑上花太多时间,将大大降低新闻的时效性。所以将电视新闻的拍摄与剪辑结合起来,于是产生了无剪辑拍摄方法。  相似文献   
88.
王萍 《新闻传播》2006,(9):39-39
所谓民生新闻,就是关于人民大众生计来源、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生命安全及其相关心态的报道。 2002年底,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在创办的《第一现场》栏目,多数的新闻属于典型的民生新闻。从2005年11月改版后的《第一现场》栏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节目更贴近民生,笔者现以《第一现场》为例,谈一谈个人对电视民生新闻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9.
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拍摄出好新闻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一个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我们常说,记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就是指他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敏感而熟练地发现问题,随时观察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拍摄出深受群众喜欢的好新闻。那么,怎样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呢?笔者认为,要想增强新闻敏感,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0.
李文波 《记者摇篮》2006,(11):40-41
电视新闻节目的素材,来自事件现场情形挖掘出的大量鲜活的、多视点的、多方位的具体事实。这些素材的采录,需要记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以便从中获取艺术性强,思想性高的第一手资料,服务于报道。这就要求摄像记者在新闻现场创作时,心里要装着主题去“挑、等、抢”,在丰富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的积累上,才会让节目观点明确、表达流畅、立体厚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