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4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李商隐是用典的大师,他对于典故的灵活创新运用使其无题诗以其隐秘意旨造就的委婉深曲的朦胧美和感伤情调闻名于世,无题诗的成就离不开李商隐的用典.本文试从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借典故以塑造审美意境与情感氛围两方面作用分析用典对无题诗的意义,通过以典达情,融典入境,成功造就了无题诗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2.
詹朋伟 《兰台世界》2014,(11):153-154
"景"名即景的主题,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名用典非常普遍,尤其是清代皇家园林,园景题名大都包蕴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大量的历史文学典故,景名用典极为广泛。  相似文献   
173.
廖达凤 《新闻前哨》2012,(12):19-19
10月27日,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在宜昌举行“三峡日报典型报道研讨会”。这是两部门首次为市州媒体主办新闻业务专题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4.
新闻标题制作是一门不容忽视的学问,它是新闻工作“十八般武艺”中非常重要的—种。在报刊上,它仅占方寸之地,运用得巧妙,则可以产生难以估量的艺术魅力。但遣词造句不当,行文用墨空泛拖沓,甚至是一字之差,也会谬以千里,贻笑大方,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175.
新课标任教学方面的要求是,“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  相似文献   
176.
盐类水解是电解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命题的经典知识.考查时问题较简单,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许多同学由于不能掌握盐类水解本质及相关解题技巧而出现错误,现以盐类水解的几个重要应用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7.
丁耀亢是明清之际的重要诗人,其诗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一是强烈鲜明的"诗史"精神,实录现实,揭露明末兵祸对民众的残害,对农民命运及汉文化变化的关注;二是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强化诗歌的哲理意蕴;三是善于用典,增强了诗歌的内涵,但部分作品由于用典过度,造成语言艰深,表意晦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8.
<正>用典是古典诗词达意抒情最经济而巧妙的方法。用典,贵在精切、自然,运化无迹,以"精妙隐密"为人所赏。正因为如此,就给学生读懂诗情、鉴赏古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鉴赏成为诗歌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如何教会学生鉴赏用典手法,读懂诗人表达的情感呢?一是丰富积累,知人论世。诗人运用典故是为了隐密、经济地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思。典故,即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那么了解相关典故涉及的人与事,就有助于我们  相似文献   
179.
用典是唐代试律诗的典型特点之一,通过对1031例唐代试律诗正文用典进行考察,发现其选典方式可分为因事选典、因人选典、因物选典、因地选典和因情选典等五类。  相似文献   
180.
用典翻译与文化缺省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由于中英文化差异,用典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很多困难。用典的翻译方法有四种,即直译、直译加注、替代和再创造。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译者的重要任务是把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所以,用典的翻译离不开文化缺省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