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3261篇
科学研究   100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2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38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96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龙文 《乒乓世界》2002,(3):24-26
吕诗勤,网名龙文,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1990年在美国圣迭戈加州大学物理学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工作。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后,龙文喜欢上了乒乓球,1974年至1977年间参加过县、市两级的中学生和青少年乒乓球赛,算个老球迷。这组文章由作者根据多年“读球”、“侃球”和“看球”所得资料整理。八十年代初期,龙文在英国留学期间,结识了几位英国、捷克球友和曾经报导过乒乓球的记者,听到了一些过去不知道的故事。写作这组文章的时候,浏览了中国乒乓网、小鱼儿乒乓球网站、乒羽资讯网以及国际乒联、美国、日本和捷克等乒协的官方网站,特别拜读了美国网上登载的前乒协主席Tim Boggan教授的笔记。这里讲述的故事,一般都有两个以上的资料来源。虽然如此。文章里肯定还是有一些不准确之处。编辑部之所以连载这组文章,一是因为其中写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二是作者妙笔生花。把一场场乒乓球比赛写得煞是好看热闹。与中国乒协主席徐寅生的自传《我与乒乓球》相呼应。我们把这组文章定名为——  相似文献   
12.
13.
14.
宽松的移民政策和优惠的税收一直是美国在人才争夺战中的有力武器,美国是全球人才市场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15.
光绪三十一年留日学生风潮史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新办学堂日增。但国内学堂毕业生的地位远不如留学生,因此出国留学盛行。日本文部省因中国学生来者日众,管理问题很多,便于明治三十八年十一月三日(即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初六日)颁布了《收容清国人留学之公私立学校章程》。中国留学生对其中第九、第十两条甚为不满,杨度等人遂联名致函驻日大臣兼管留学生总监杨枢,要求其照会日本外务省,准予取消,并即停学罢课,引起留学风潮。现从馆藏外务部档案中,选出有关史料,予以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倾诉的口吻记述了作者在英国的留学生活,包括她的生活、学习及友谊、爱情。  相似文献   
17.
江胜清 《新闻爱好者》2008,(12):132-133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古老的封建帝国在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攻击下败下阵来,“天朝中心”、“华夏帝国”的美梦被击碎,一时间沦为任人宰割、备受蹂躏的迷途羔羊。人们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古老的农业经济——官僚政治的中华帝国,远非进行扩张的、推行国际贸易和炮舰政策的英帝国和其他帝国的对手。”在强大的外力作用下,中国人不得不正视世界,确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政策,从而拉开了中国近现代留学的序幕,开启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南京政府时期的留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繁岭 《历史档案》2006,2(2):106-112
在近代留学史上,中国学子负笈德国占有重要地位,其高潮主要是北洋政府晚期和南京政府前期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本文拟依据所见资料,将南京政府时期的中国留德教育情况做一简略述评,以推动这一课题研究的进展。一中国青年留学德国,始于晚清,主要是在洋务运动期间,到那里学习军  相似文献   
19.
培养什么样的记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青年记者》2006,(23):17-18
亲身经历 说到新闻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自己就是中国新闻教育的产物,我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都是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得的,后来在英国留学,对英国的新闻教育也有感受,在人民日报工作很多年以后,我来到中国传媒大学从事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论丛》2006,(3):15-15
2006年6月6日。位于汉口建设大道861号武汉图书馆4楼的留学资讯阅览室开始对读者试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