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关系代词as和which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到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是同学们在做题时感到头痛的问题。本文总结它们的三个相同点和四个不同点。1.as和which都可以在SVP(主语+动词/系动词+表语)或SV(主语+谓语)结构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此时两者可互换。如:He said he had fallen sick,which/as was really true.他说他生病了,这是真的。The river was frozen again last winter,which/as is often the case in this district in winter.相同点  相似文献   
12.
情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判断,是长期以来逻辑学、哲学,特别是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问题之一.情态动词是众多语言表达情态的主要手段.从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的精力主要还是集中在讨论情态动词的名称,词性,划分标准及范围以及个别情态动词的语义表达问题上,目前汉外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是汉语情态动词研究的薄弱环节,汉德对比方面更是几乎不曾涉及.众所周知,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是两种语言中相对应而又具有相对封闭性的一个语法和语义范畴,具有跨语言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导致迁移性语际偏误.因此,对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3.
也说"特别"与"尤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别"与"尤其"这对近义词,已有学者研究过.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境等方面对这两个词进行了重新分析与比较,并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补充了一些新的观点,希望能对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4.
《名利场》与《漂亮朋友》作为十九世纪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部经典文学作品,分别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具有深刻代表性的社会投机者形象:贝姬·夏普和乔治·杜洛瓦。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使读者对两位人物获得一个更为全面透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比较法是认识事物间的相异点和相同点的逻辑方法,比较分析(辨)常相伴而行。它们是科学发现的基本逻辑方法。在科学研究中也常用到比较法。如300多年前伽利略(1564~1642)在比萨  相似文献   
16.
类比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推理方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其它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结论,类比不是简单的机械照搬,同样需要思维的创造性,因为对象之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和特殊性,只有弄清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才能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廉政建设思想既有诸多共同点,又有一些不同点.形成这些异同点的主要原因是:(1)他们有共同的政治信仰、政治追求和理论性格;(2)作为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面临的主要任务和环境不同,因此构建理论体系的中心也不相同;(3)毛泽东在廉政建设问题上的成功和失误,为邓小平探索廉政建设的新出路提供了历史借鉴;(4)他们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不同,制定的政治路线不同,因而廉政建设所要围绕的中心也不同;(5)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不同,因而采取廉政建设的主要措施也不同;(6)思维方法上的某些差异,使得他们的廉政建设思想的发展归宿不同.  相似文献   
18.
蛋壳变变变     
黄老师:乐乐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今天,老师带来四幅图,你能判断出这四幅图的顺序吗?乐乐:能。图画的右下角都有点,有几个点就是第几幅图。黄老师: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下多幅图的写话方法。现在,你能找出四幅图的相同点吗?  相似文献   
19.
第一 ,李商隐和济慈在诗中都多用“清词丽句” ,其诗歌所传达之意境悠远清扬 ;第二 ,两人都在诗中采用赋、比、兴手法 ,托物言志 ,借诗抒情 ;第三 ,两位诗人在其诗歌中多用典故 ,且用得贴切精妙 ,不仅生动地传达出了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 ,还能给读者留下一种无尽的回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9-2010年冬季三次大雪过程的对比分析,找出形成这种较大降雪过程的共同天气形势,对以后大雪强度预报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