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1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卢俊青 《海外英语》2011,(13):228-229
在父权制社会中,姐妹情谊是广大黑人女性谋生存、求发展的保证。《爱》和《慈悲》中都描述了女仆与女主人之间的姐妹情谊。但在两部作品中,建立姐妹情谊的女性的种族不同,姐妹情谊的结局也不同。此外,《爱》中还描写了黑人女孩希德和克丽斯廷的姐妹情谊;《慈悲》则还描述了印第安土著女奴莉娜对黑人女奴弗洛伦斯的姐妹情谊。通过对比研究两部作品中的姐妹情谊,表明广大女性建立姐妹情谊时要超越阶级、种族局限。  相似文献   
32.
比较型非选择题是新高考常见的一种题型,其主要特征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材料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相同点或不同点。此种题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比  相似文献   
33.
《滁州学院学报》2015,(6):31-34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另一种妇女生活》分别是美国南方代表作家福克纳和先锋派代表作家苏童对女性的解读。笔者从中西小说的悲剧意识这一角度对这两部作品做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中西小说悲剧意识的异同后发现:其相同点为中西悲剧意识本质内涵相同、悲剧人物性格缺陷相同和悲剧性结局相同;不同点为冲突根源不同和冲突处理不同。对读者理解中西小说女性悲剧以及中西小说悲剧意识的异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4.
按照Lakoff和Johnson关于隐喻的分类.运用大量的英汉语语料对英汉语概念隐喻的异同进行了分析。英汉概念隐喻在结构隐喻体系、本体隐喻体系以及空间隐喻体系方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民族文化对隐喻的理解和构建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5.
柳宗元和龚自珍虽所处年代不一样,但都属于政治改革家,且他们的改革思想在各自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比较《种树郭橐驼传》与《病梅馆记》的相同点,让我们更深刻认识传、记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36.
新时期肿瘤疾病住院患者呈现出上升趋势.在这种上升的趋势中,因为比较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分析不同的研究结论.新时期肿瘤住院患者的特点,不仅存在于与因非肿瘤疾病住院病人的比较中,而且,新的特点也出现在与因肿瘤疾病住院的病人自身的比较中.但是,无论是比较得出的相同点,还是比较得出的不同点,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因为,这些新的特点都是研究肿瘤疾病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
同学们,在初中英语课本里,经常能遇见一些意思相近的短语,它们就像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一般,既有共同点,也有细小的差别。如果你辨认不清,会在考试中混淆它们的含义与用法,导致失分。下面,就把常见的二十组近义短语加以对照整理,希望同学们能记住它们的异同点,把这些兄弟姐妹们快速而巧妙地认出来吧!  相似文献   
38.
人教版新教材中第一次用了较形象的语言来说明惯性,物体都具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这一句话不禁使笔者想起了楞次定律的两种表述:①感应电流的磁通量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②感应电流总要阻碍导体和感应电流磁体间的相对运动。而这两种表述的共同点是感应电流的后果总与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相对抗。这其中是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似文献   
39.
试论学校体育文化的特征与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化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学校体育文化这一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着重论述了学校文化与其它社会文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加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0.
结婚在大部分亚洲人的思想意识当中是人生的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但是近年来在中国结婚难已经成为现在适婚年龄人的难题。越来越多的人想结婚却很难结成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为了找到人生中理想的伴侣而去进行一些活动,例如:电视相亲,网络征婚,朋友介绍,参加联谊……这些现象在2008年,日本的家族社会学家山田昌弘出版了《婚活时代》这本书中定义为"婚活"。婚活不止在中国有,日本现在已经进入了婚活时代。本论文要从日本进入婚活时代的原因同中国出现婚活的原因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中国进入婚活时代是必然的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