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篇
教育   132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学人风采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F0002-F0002
张玉景(1964-),女,河南省台前县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1985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体育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1993年在北京体育大学“篮球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学习。现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系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河南省体育教育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142.
1963年,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何其芳先生到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讲课,研究生班里有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教师与何先生的观点发生分歧,课后便写了一篇七千字多字的论文交给何先生,  相似文献   
143.
类型化电台是世界广播史上最宝贵的历史遗产,也是广播媒介发展的主流,类型化是中国广播的又一次改革。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为了推进类型化的改革,从1997年开始研究类型化电台,成立了研究所、翻译小组、创新小组、类型化电台设计院。在2007年我们又投入了200多万元和法国的一个新闻学院共同开办了国际传媒管理硕士研究生班,培养了32名硕士,有26名硕士生专题研究类型化电台。  相似文献   
144.
谈歌 《网络传播》2009,(7):94-94
“网络文学”这个概念,是本世纪兴起的,而我知道这个词儿,应该再早一些。1998年初秋,中国作家协会办了一期研究生班。为期两个月。班主任是雷抒雁。学员26个。年轻些的如张平、周梅森、关仁山、邓一光、张宏森、秦文君等,我也滥竽其中。也有老一些的,比如陆天明、何申等。学习期间,请来了一些专家或领导给我们上课。其中有一位领导(名字这里就不说了)讲了这个网络文学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5.
杨瑞洪:1963年生于阿坝州汶川。198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1996年西南师大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毕业,现为阿坝师专美术系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阿坝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46.
我的父亲吴玉黎非常喜欢和看重《教学与研究》杂志。父亲参加革命很早,但新中国成立后不愿意从政,多次向组织提出要求,想读书,执意要当教师。经组织同意,1952年作为“调干生”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班学习,1954年毕业。父亲当了一辈子教师,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课。  相似文献   
147.
<正> 为了加快四化速度,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掌握科学技术和开发亿万人民的智力将成为日益迫切的任务,而开发图书资料资源恰恰正是实现上述任务的一条重要渠道.要保证这条渠道的畅通,需要有大量具备图书专业知识的人才;但环顾现状,却是专业教育与专业需要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窘境.要摆脱这一窘境,只有加速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不过,如仍然按照几十年来习惯  相似文献   
148.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F0002-F0002
操国胜,汉族,1963年生,安徽潜山县人,中共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年分配到池州师专工作,2000-200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做访问学,2002-2003年参加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班学习。  相似文献   
149.
一般的研究生管理模式主要是设立根据专业、年级划分的研究生班,表面上形式划一,利于集中管理,然而在实际操作时,存在许多理论和实际操作上的脱节。特别是工学类专业的特点是科研工作需要有团队协作一起开展工作和完成研究,而以科研为纽带的学科团队其自然的归属感是十分明显和容易形成的。当研究生对学科团队的认同大干对传统班级的认同时,改变管理模式就成为必然了。当然,对管理模式的选择还考虑到信息传达的效率、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团队的凝聚力、团队的执行力和组织的权威性等。  相似文献   
150.
王文兴院士     
王文兴教授,著名环境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学术顾问,山东大学教授。1927年10月生于江苏萧县(今属安徽),祖籍山东临沂。195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学系,1955年在吉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班进修物理化学,1959年赴苏联卡尔波夫物理化学研究所进修催化动力学。先后任重工业部沈阳化工研究所工程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