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教育   1134篇
科学研究   837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104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74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作为一种多相体材料,碳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损伤破坏规律与其组元材料的弹性常数、体积含量以及细观结构密切相关。独创了组元材料试样加工与拉伸试验方法,获得了石墨基体和碳纤维的拉伸模量、强度和断裂应变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细观力学中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和Mori-Tanaka方法,建立了预报材料弹性常数的细观力学模型,并将理论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理论预报值与试验值之间的误差在10%以内,说明计算模型合理,计算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52.
老龄杉木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福建南平西芹教学林场对老龄杉木林不同坡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壤MBC和土壤DOC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均在植物生长旺季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植物休眠季节维持在较高水平;在0—20cm的土层内,老龄杉木林不同坡位土壤MBC和土壤DOC的变幅分别在210.44—1418.90mg.kg-1和8.24—38.54mg.kg-1,两种易变有机碳的含量基本表现为中坡位>下坡位>上坡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MBC与DOC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土壤MBC和DOC与土壤温度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凋落物生物量和降雨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MBC和土壤DOC的变化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活性、林木的生长以及根系分泌物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3.
为填补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和规划实践对碳存量量化分析的缺失,文章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部分地块为例,以环境存量分析法为研究工具,以历史街区建成环境碳存量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化的系统分类和模拟建模法,分析历史街区碳存量的基本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54.
文中采用直流矿热炉碳热法制备富镧稀土硅铁合金。在整个生产试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La/RE配分比为55%、65%、75%和100%的四种稀土硅铁合金的连续生产,共生产出了12炉合金,生产过程和结果都令人满意。在48小时的连续冶炼过程中,炉底无结瘤现象,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55.
当前,碳金融已成为全球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并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竞争新领域。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资源国,碳金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存在机制缺失、风险规避能力不强等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在碳金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碳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6.
郭卫香  孙慧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239-247
为探究环境规制政策是否能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红利”,本研究采用松弛模型的方向距离函数(SBM-DDF)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通过测算2006-2016年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刻画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空间特征,进一步厘清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份全要素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高-高集聚(H-H)省份多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低-低集聚(L-L)省份多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2)环境规制会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且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本地效应”大于“邻地效应”;(3)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57.
国家安全农产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大会于2014年12月21日在全国总工会职工之家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精英、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600余名嘉宾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联盟由蒙牛集团、中节能绿碳环保有限公司、首都农产品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晨奥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8.
两国进行行业内贸易时,如果两国不进行贸易合作,国家会根据最大化本国福利的原则,制定一个最优关税而对两国的企业和本国的消费者产生影响。但如果两国进行贸易合作,相互进行关税减让,则能使各自的福利都得以增加。  相似文献   
59.
“双碳”目标的提出,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增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民族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有其独特且重要的意义。“双碳”目标下民族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关系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面向“双碳”目标,民族高校需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体系化和系统性建设,注重提质增效,体现价值观塑造的特色,并突出决策和执行能力的培养。以生态价值观教育、生态发展观教育、生态法治观教育、生态文化观教育、生态安全观教育、生态全球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从教育供给、教育产出、教育保障和教育研究四条路径寻求改革和创新,打造民族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相似文献   
60.
“碳达峰、碳中和”已经上升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2021年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由此可见,除能源技术领域以外,循环经济、碳汇等生态环境领域相关的低碳技术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是至关重要。因此,面向2035年这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点,遴选一批优先发展的生态环境技术课题,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轮德尔菲调查的技术预见结果,应优先发展8项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的生态环境技术课题,分别是:少水绿色低碳造纸技术,高精度全球变化数据产品,汇碳节水湿地恢复技术,超低排放控制技术,碳排放和减碳的影响评价及成本核算技术,全球碳、氮、水和能量循环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机理,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碳分离与能源化技术。德尔菲调查的结果显示,研发投入、法律法规政策和市场可行性是制约上述技术课题完成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制约因素,从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市场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