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383篇
科学研究   32篇
各国文化   34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74篇
文化理论   20篇
信息传播   17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毕苑 《教师博览》2013,(4):53-54
<正>中华民国的建立,对教育革新是一个巨大而根本的推动。民国元年元月,教育部通电各省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废除学部教科书,饬令各书局修改  相似文献   
992.
王艮师承王阳明,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进行了策论,提出了孝治天下的理想社会,并以讲学传习为教化手段。  相似文献   
993.
孙晓鸣 《山东教育》2013,(Z5):24-25
中国的音乐教育源远流长,孔子即可堪称古代第一位杰出的音乐教育家,经他所修订《诗经》的分类其实也是音乐的分类。孔子本人也能歌善曲,曾"击磬于卫",学琴于师襄子,且临终前七日仍在作歌。与他的博文约礼,修德于内,强调主体人格培养的教育观相一致。孔子的音乐教育也着重于教化功用,所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相似文献   
994.
丁晓宝  陈雄 《文教资料》2013,(20):79-81
“中庸”不是什么都不做,更不是“和稀泥”,而是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顺其恰到好处而为之。“中庸”作为“德”,可谓“其至矣乎”。它表现于外就是行礼乐,表现于内就是修仁义,是为政和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中庸”的修养,最终可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这实际上正是一种“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995.
文化在哪里     
李建永 《高中生》2013,(25):34-35
广义地讲,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侧重于精神财富;狭义地讲,文化就是文治与教化。本文重在讨论后者。虽然文化不是"文"与"化"的简单相加,却是"文"和"化"的有机结合。"文"的本意是彩色交错,花纹斑斓。《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引申为有文采,有品质,有思想,有内涵,包括文艺典章、礼乐制度等。"文"与"野"是相对而言的,"文"乃美和善之载体。美好的东西,很容易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迁化人。"化"的本意即教化、感化、迁化。《说文解字》云":化,教行也。"文化正是通过"文"这种宝贵的正能量对人的浸染与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996.
作为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重在"文化"层面上做文章。高职校园文化要氤氲传统大学"人文"气息,强化高职特色的"教化"功能,彰显高辨识率的"文化"效应,日臻达到"人文教化"的最高境界"化境"。  相似文献   
997.
王夫之有着深厚的礼乐教化理念,在道德文明的教化方面他力主返本:即以礼乐教化为本,认为礼乐之教不立则无以移民之志。具体言之,礼教能化民成俗之大、以礼约民则莫之禁而自禁;乐教以移易人之性情。因之,立礼乐为教之本则推广无难。王夫之以礼乐之教为本,实现了道德教化的返本与开新。  相似文献   
998.
新闻传媒过度娱乐化甚至异化,使其内容滑向低俗化、庸俗化甚至恶俗化的歧途,弱化了传媒引领社会、传播知识、教育受众的教化功能,必然会造成新闻传播形式与功能的错位以及新闻本性的迷失。媒体自身的权威、公信力、  相似文献   
999.
景萍 《新闻采编》2012,(4):16-17
教化,原是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也指教育感化、环境影响。《诗经》中有"美教化,移风俗。"可见教化的作用。它通过多种渠道既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达事明理,潜移默化。记者,是时代的真实记录者。他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通过报道呈现于大众媒体之上,协助媒体达成守望、教育、讨论、娱乐等功能。出自记者笔下的宣传报道,不仅  相似文献   
1000.
"少年"是针对10岁到14岁的少年儿童,及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是个青涩而且有些尴尬的年龄,容易藐视权威,也很容易树立自己的偶像,而单独针对这个年龄的孩子的节目,在少儿电视这个领域里少之又少,这是作为少儿电视节目制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少年"电视节目去除教化味制作电视节目时,"少年"电视节目制作者常常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