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1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贴近生活,真实反映社会的课程。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上的40分钟,而是把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前,延伸到课后。因此,安排课外实践活动成为了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课外有无机会将自己从各种渠道获得知识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生活环境。教师如何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从“知”到“行”,从而提高品德课的实效呢?  相似文献   
42.
尤兆蕾 《现代教学》2011,(12):57-57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综合、开放的课程,它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我校教师致力于探索如何将学生的品德培养置于开放的环境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3.
新课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品德教育指出: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要结合社会生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德育及社会技能为教学目标。从小学阶段学生道德和品质发展的特点来看,品德与社会课在小学阶段的开设,是对小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生活的良好培养。教师将以新课标为大背景,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践的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思考如何提高这一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实效性。  相似文献   
44.
李世祥 《中国教师》2014,(14):50-51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留有诸多空白,在教材中留白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理念,即通过留白促使学生展开对话和探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品德教育专家鲁洁教授曾明确指出:"我们在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方便。"在留白处创设适当的活动,使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为课堂的主体,主动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自己去选择、判断和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理解品德的含义,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45.
小学社会课中包括历史、地理、人、环境等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好社会课,对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铭记历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为此,应在社会课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46.
吴宗彦 《山东教育》2004,(19):106-107
小学社会科的内容源于生活、来自社会,教材呈现图文并茂、留有空白,极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校开展了“21世纪中国小学社会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社会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实验,引导学生将社会学科与生活、社会对接,注重多方整合,多元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多维发展。  相似文献   
47.
综观社会课教学改革的现状,不难发现,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本文从教师有效的"导"出发,提出四导方法,使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  相似文献   
48.
长期以来,“社会”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常识科(俗称副科),并没有得到一线教师应有的重视,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效果。转变社会教学观念,改革社会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9.
社会课教学与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从社会课教学实际出发,对北京学生进行了调查,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