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陈勇 《声屏世界》2006,(5):15-16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也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在当前,坚持“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进一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改善媒介管理,提高人们媒介素养,更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媒介环境兴盛与媒介素养缺失的背景分…  相似文献   
102.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指出: “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 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3.
《陌上桑》是乐府民歌中的精品。后世许多文人雅士以相同的题目,或以其中的女主人公罗敷为题材,写出内容相近的诗作,被称为《陌上桑》的“拟作”。从汉代以后,直到清代,“拟作”不断,其风格深受诗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尚的影响。唐前及唐代的“拟作”唯美而浪漫;宋朝至明朝中叶之前的庄重;明朝中叶之后再现浪漫。同情蚕农疾苦和表现真善美则是《陌上桑》“拟作”之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4.
论述文化背景知识对“四会”能力的培养作用,结合教学实例,阐述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5.
伊斯兰教对阿拉伯人社会风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不仅给阿拉伯人提供了一个简单易懂,切合实际的宗教信仰,同时,它又代表着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伊斯兰教用严格的一神信仰,使广大信徒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真主的旗帜下统一起来,从而改变了阿拉伯半岛的社会风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  相似文献   
10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什么是习惯?习惯是在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由此可知,习惯是后天养成而非生而有之,而且其形成和消失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7.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一个叫六十一的满人铡草夫拾得一个元宝,没有据为己有,而是上交了。有关部门将此事汇报到雍正帝那里。雍正帝正要倡导拾金不昧的良好社会风尚,遂将六十一树为  相似文献   
108.
培养大学生的荣辱感,引导他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亦有利于整个社会风尚的改进。大学生的荣辱感是大学生依据自己内心深处善的标准,对特定行为与现象作出的肯定性或否定性评价而产生的愉悦、满足或愧疚、  相似文献   
109.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指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新的形势和条件下新闻媒体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作为肩负舆论引导责任的新闻媒体,只有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更好地发挥新闻宣传工作在推动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吴丽丽 《学子》2014,(11):34-34
今年是我校学生第八次去真正的军营参加军训,毫无疑问军训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参加军训的感想颇多,但每年军训我都会认真地反思一个问题,如何把学生在军训过程中养成的优秀的习惯保持下来?一、习惯概念的界定习惯这一概念包含很多内涵:一是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习惯成自然;二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