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6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独联体巡礼     
《情报科研学报》1993,(2):51-53
前言:本文作者原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俄语教师、副研究员、外事处副处长。并兼陕西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穆斯林对外文化经济促进会会员、白饿罗斯共和国明斯克“奥尔金”公司名誉理事。1990年应原苏联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明斯克无线电工程学院聘请,  相似文献   
72.
赵灿辉 《广东教育》2005,(11):13-13
教师是兴教之本。东莞市塘厦镇在抓好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遵循“硬件从实,软件从严”的原则,确立“人才强教”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创设良好的环境,在全镇形成了尊师重教、爱教乐教的社会风尚,并加强教育队伍的制度建设,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了一支师德良好、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安教乐教善教的教育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73.
由于社会结构及人们心态的变化,明中后期温州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民俗偏离现象。既有人对民俗的偏离,又存在民俗对人的偏离,这两种类型的偏离既相互区别,又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试利用文人笔记、地方志等温州地方文献资料,从民俗偏离的角度来理解明中后期温州地区社会风尚的变迁。  相似文献   
74.
“左儒右贾”辨——明清徽州社会风尚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代的徽州,可谓地灵人杰。这里,既以朱子阙里而被誉为“东南邹鲁”;又以商贾之乡而名闻全国。业儒和服贾成了徽人所从事的两项主要职业:“其俗不儒则贾,相代若践更。”论贾,则有藏镪百万、足迹“几遍宇内”的徽州商帮;论儒,则有读书登第的达官显贵、名贤才士。但儒与贾究竟孰轻孰重?孰高孰下?明代徽人汪道昆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古者右儒而左贾,吾郡或右贾而左儒。”“吾乡左儒右贾,喜厚利而薄名高。”汪道昆的话是否反映了徽州社会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我们对明清时期徽州社会风尚能否全面正确的了解,也涉及对徽商性质的研究,故不能不作一辨。  相似文献   
75.
二○○六年三月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76.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什么?词典上讲,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可见,习惯是一种养成,是一种比较确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小学生正处于形成正确行为习惯、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启蒙  相似文献   
77.
“八荣八耻”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特色,是伟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高度升华和提炼,是引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面旗帜;更是当前端正党风、民风、社会风气,保持人类文明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一把利剑.指出知荣明耻,必须注重实践,必须从娃娃抓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相似文献   
78.
我是伴随着第一个教师节的春风走上讲坛的,全民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她给了我一次次鼓舞和鞭策,让我经历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和行动的拷  相似文献   
79.
(1)“习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80.
"线的艺术"的文化寻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和线性思维的代表,其生成、发展、定型有其复杂的化原因。本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线的艺术”的生戍原因:龙凤崇拜和巫风长盛的社会风尚;尚“简”、会“意”、重“神”的审美趣味;以及特殊的物质媒介——毛笔、墨、纸。正是这些化原因使中国古代“线的艺术”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