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3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目前揭晓,获得2007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闵恩泽;党的理论传播者方永刚;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的河南工人谢延信;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钟期荣、胡鸿烈;用爱心唤醒英雄的妻子罗映珍;  相似文献   
102.
《中学生电脑》2008,(7):33-33
在家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两天的月假就这么过去了。下午,我收拾好行李,准备走了——我还没有要零花钱.从父亲愁苦的眼神和母亲虚弱的身影中,我看出了家里的拮据。  相似文献   
103.
今天下午,我们五(一)班利用队日课进行了班千部的选拔。为了这次竞选.同学们已经准备很久了。看着他们正襟危坐,一幅严肃认真的样子,我觉得很欣慰,同时我也感到他们长大了。  相似文献   
104.
感动     
常玮丹 《教育文汇》2005,(11):57-57,35
去年学校冬季运动会的那天,班里一名女生的父亲因病去世了。作为班主任的我想去慰问的消息一传开,同学们都拥向了我,最终我只能选几名学生代表一同前往。  相似文献   
105.
为穷人领奖     
在人人都想致富的今天,人们怎么使用和消费劳动所获的财富,包括奖金,外人当然无权置喙,可是有一种在今天已经很稀缺的东西——破叫做“感动”的,却可以从如何像用奖金上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6.
《莆田学院学报》2020,(1):55-63
通过文献研究法提出实现感动体验的作用机理,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一手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感动体验机理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员工主动服务行为是顾客获得感动体验的前因变量,图式差异和情感温暖是主动服务行为实现顾客感动体验过程中的中介变量,而品牌感恩是感动体验的结果变量,体现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施恩和报恩关系。研究结果不仅为企业实施体验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体验研究学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7.
人们常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一生令我们尊敬和感动,而银幕上的教师因为真实再现了教师的生活和胸怀,同样也令人难以忘怀。这些电影不但塑造了一个个迥然不同的教师和学生形象,而且还通过细致入微的刻画,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教育理念,以一种异彩纷呈的方式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8.
从2002年起至今,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举办一场大型年度节目——“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扎根山区支教的徐本禹,为国争光的刘翔。警魂不朽的任长霞,带妹上学的洪战辉……因为有了他们,我侗的心灵被一次次打动;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世界被一次次照亮。  相似文献   
109.
这个标题,缘于我阅读《教学参考书》中《祝福》一课的感受。平时我难得阅读“教参”。这次回过头再次教到《祝福》,便先从课读起。旧重读,感受颇新。虽然章语言不纯熟、标点不规范,但作塑造的祥林嫂悲剧形象却深深感动了我——一种随着阅历和体验的增加而产生的新的感动。感动之余,忽然想看看“教参”,找找感觉,  相似文献   
110.
基于诗歌“知、情、意”的格式塔质,欣赏诗词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于诗相关知识的认识和从自己的知识系统出发直解诗的本意;第二阶段就作品所写之内容获得一种一对一的感动;第三阶段则是源于读者个人的修养和品性而获得的一种基于作品又超乎于作品本身的感发和联想。这三个阶段可以相对独立,也可以逐级递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