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3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娄凤荣 《考试周刊》2014,(84):176-176
<正>有人说,金子只有放到绚丽的空间中才会发光,因为它的美丽存在于欣赏者的眼睛里。如果你这样认为就错了,金子放在哪里都会闪光,越是平凡的地方,它的光泽越鲜艳。因为越是平凡的地方越能衬托出它的美丽。最近我在《中国教师报》镇西随笔中认识了袁伟老师,他没有《感动中国》那样轰轰烈烈,却在平凡中感动着身边的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正如他所说,自己无非是默默无闻加班加点,不计  相似文献   
72.
把"兴发感动"诗学理论引入古诗词教学,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即"激发"诗感,创设情境、引入诗歌,诵读感知、品味诗歌;第二个层级即"体悟"诗情,知人论世、体悟情感,品读意象、体味匠心;第三个层级即"传延"诗志,诗歌互映、交流感悟,诗意升华、诗歌再创。  相似文献   
73.
当前的阅读教学,粗浅阅读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认为记叙类文本阅读可以“感动”为突破口,在发掘文本的感动因素中,激发学生的感动体验,通过捕捉事件的“不凡”之处,品读词句,归纳人物形象,拓展体验等环节的设置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入阅读.  相似文献   
74.
爱,在延续     
中国style事件:12岁的何玥是广西桂林的一名小学生.2013年2月,她当选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因病情突然复发,她二次入院。  相似文献   
75.
1997年,初登讲坛的我是按照我心目中的语文讲着语文。我喜欢的文学样式是诗歌、散文和小说,我喜欢的文学家是李白、苏轼和鲁迅,便大讲特讲,口若悬河,让学生感动着我的感动。我不喜欢的文体是说明文, 便浅尝辄止,淡然处之,让学生的喜好也著上了我的色彩。  相似文献   
76.
感动2008     
我们同欢乐 我们同忍受 我们怀着同样的期待 我们共追求 我们共风雨 我们珍存同一样的爱  相似文献   
77.
我曾数次提起笔却又放下,放下笔又隐隐然于心中不安。写不下去不是缺乏写作的冲动和激情,而是像凡夫俗子不期而遇地突然面对一座巍峨的神山或一片浩淼的满水,顿时肃然起敬又一时语塞,在崇高面前意识到了自惭形秽。这,就是我,一个尚存廉耻心、上进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聆听关于两个八旬老人和42个弃婴的故事时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78.
邓皓 《现代语文》2005,(4):18-19
丁大卫是个美国人。我认识他是在电视上。这个美国人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我受到深深感动的这天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组请到了丁大卫。我打开电视,就听到了丁大卫在与崔永元唠嗑。崔永元老笑,而丁大卫很诚恳的样子。  相似文献   
79.
2004年12月底,我主持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立项的"十五"课题"积累、审美、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召开结题会.作为课题汇报的内容之一--我上了一节诗歌教学课,诗题为<哭亡女苏菲>(教材为自选,见文后附录).开会前一天,我上了第一课时:安排学生自读,并要求选择最使自己感动的诗节,以"答亲爱的父亲"为题写答诗.下面是结题会上的汇报课即第二课时--朗读并理解这首诗.  相似文献   
80.
8月25日,有小“财富论坛”之称的“2005体育电视国际论坛”在北京揭幕.展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外嘉宾希望能够把中国最美好的画面和人性化的东西传到世界上去,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时差对全世界电视观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