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晋商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长达500年之久的商帮,在长期的经商过程中,晋商积累了大量资本和经营管理经验,富甲海内。票号无疑是晋商发展最光彩的辉煌时期。票号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东家作为所有者不参与票号的经营与管理.东家最主要的责任就是选一个德才兼备的大掌柜,然后全权授权经营。票号的组织管理实行总号集权制、总号统辖分号制.票号组织机构,一直保持因事设人、精简高效原则。总号统管分号一切,从分号机构的设立,到分号经理和重要伙友人选的任命、调遣,均由总号确定。总号与分号的关系十分密切。票号在全权授权经营的治理结构下,创立了一套严格的风险管理防范的制度.这套制度包括组织架构,对经理的聘用,员工的管理,财会制度、防伪制度,以及相应的督察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工》2014,(12):22-22
最近,山西的政治生态一度出了问题,数名省级干部先后被查出贪腐,惊现“塌方式腐败”。有人说问题出在当官的与煤老板“官商勾结”。可昔日的晋商是怎样的呢?他们在具体的商业行为上特别讲究信誉,否则那些专营银两汇兑、资金存放的山西票号,怎么能取得全国各地百姓长达百余年的信任呢?  相似文献   
13.
一 晋商作为清代最大的商帮,其历史声望主要来自金融业,即票号.但票号是商业资本发育和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于绝大多数商人而言,他们一辈子从事的都是货物贸易,根本不可能涉足"袖长善舞、钱多善贾"的金融业.即便是以经营票号著称的晋商巨贾,他们的发迹无一例外是以货贸起家的.就是说,尽管票号已经成了晋商的历史标签,但晋商的真正商业常态,是异地货贸.  相似文献   
14.
王铁 《晋图学刊》2008,(5):99-101
本文以山西票号与晋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为例,从意义、设计、特点、效益等几方面阐述特色资源的建设工作,并提出建设特色资源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5.
癸未岁末,设在平遥县“日升昌”旧址的中国票号博物馆收到通知,得悉他们与平遥县档案局联合申报的“日升昌”票号档案献入围《中国档案献遗产名录》。这是我省申报中国档案献遗产工程入围项目首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6.
山西票号的身股制度与人才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票号的成功,关键在于有一套遴选人才、培训人才、使用人才和造就人才的机制。这套成功的人才管理机制又是以身股参与分红这一激励机制为主线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山西票号人才管理的激励机制,同当今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十分吻合。山西票号的人才管理机制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7.
曹骅 《上海集邮》2003,(4):39-39
一、探究的缘由 《上海集邮》1993年第6期发表普21长城图票"更后期"母模特征一种,但长期以来,未见更多实物,亦未见新票、全张。因此,这种变异是母模特征,还是子模特征,尚难确证,但可认为此票的"后期票"中,确有不同版式。我在探寻中,已常发现类似特征。  相似文献   
18.
郭晓东  乔清仪  柳崇正  段宝玲 《收藏》2006,(12):126-126
笔者在山西祁县一位民间收藏家处见到一张元宝银锭“目录”。所谓银锭“目录”,即过去商家内部用于识辨银色的绝密资料。当时的票号(也称票庄、汇兑庄)为汇兑银两所收取的汇费、叫做汇水。汇水系按路远近、平色(银色)高低,银根松紧、关系厚薄,与客户协商而定。  相似文献   
19.
20.
内蒙古有句俗语"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从来没有哪批"贩夫走卒"如晋商般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历史。如今的晋商已无往日的辉煌,绝大多数都小富即安似的着眼于煤、铁等资源。而随着一轮轮煤炭国有化的"洗礼",资源型晋商已到了不转型即死的地步。商帮在我国古代已有之,但是受到古代农业社会主流的"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商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商人排在最后。直至明清,商帮才逐渐开始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