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0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1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美国内战后,南方社会处于一片混乱,直接冲击着南方人的生活、思想、价值观等,处于一片混沌。而这一混沌不仅体现在小说中的“我们”这一叙事者对爱米丽的态度,还体现在“我们”的叙事方式上——层层倒叙、意识流而非传统的顺序。这是一篇采用第一人称复数作为叙事者和故事人物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42.
伴随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隔膜,人性逐渐异化,因此人性和与之相联系的文化命运就成了当今东西方文学探讨的课题,本文以沈从文、福克纳为代表,对东西方乡土文学中人性与文化命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3.
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除了题材、构思的独创性以外,鲜明、独特的东西还见之于他的语言风格,本文试图从作品中没有标点符号的长句子、超凡脱俗的比喻、丰富的词语等方面说明其语言风格上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44.
《喧哗与骚动》具有融贯古今的文体风格,作者福克纳将详尽的评述性文体和切实的口语文体结合起来,所以他的叙事语言既有莎士比亚的富丽堂皇,又有戏剧性处理的特点从而避免了意识流小说心理复制的松散与不连贯和戏剧描写的直露,表现出深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5.
马雨 《文教资料》2009,(7):26-28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通过班吉、昆丁、杰生兄弟三人的视角,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完整、真实的凯蒂的形象,这种叙述手法与策略不仅很好地说明了凯蒂"影子式"人物的地位,而且暴露了作者福克纳本人的南方意识与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46.
生态文学批评是当代文学研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去吧,摩西》中的艾萨克在法泽西、老熊和大森林的影响和熏陶下成长,长大后自愿放弃罪恶的家产,自食其力地过着简朴的生活,这体现了作者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思想。同时,福克纳对于人类目光短浅、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导致森林惨遭砍伐,从而造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行为感到无奈。事实上,自然不依存于人类,人类却始终依存于自然,作为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7.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八月之光》的人物和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月之光>是福克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但是人们远未读懂它.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探讨福克纳独树一帜的语言技巧和语言艺术,分析福克纳在这部小说中对克里斯默斯和莉娜两位主人公的生动刻画,可以看出福克纳在探讨人物身份和人物描写上的巧夺天工,以及福克纳使用语言来探索人物的潜意识活动,进而表达的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8.
从女性主义角度,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剖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主人公爱米丽,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充满恐怖色彩的哥特式小说,窥视小说的魅力。小说叙述了一位深受父权制社会压抑的女性人物——爱米丽的人生悲剧。她的一生是孤独的,身心长期受到压抑,在恐怖的氛围中实施了她的疯狂行为。主人公的孤独人生和悲惨生活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旧传统、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妇女的摧残。  相似文献   
49.
威廉·福克纳于1897年出生于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南方望族家庭,现今被公认为“他那个时代美国最伟大的两位作家之一”,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作家。1950年他荣获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在英语语言的运用方面被誉作莎士比亚,在想象世界的创作方面被誉作巴尔扎克,在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被誉作狄更斯,在内心活动的探索方面被誉作陀思妥耶夫斯基.  相似文献   
50.
尘土飞扬     
有一天我去写我的故乡,不知道该如何落笔,我找不到一条通往故乡的路。但是一想到路,我立刻知道该怎么写了,很多年前,的确有一条土路从野地里伸向我的村庄,厚厚的黄土堆积,一辆车或者一阵风过去,都要卷起漫天黄土,那是什么?"尘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