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0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1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喧哗与骚动》旨在揭示关国南方旧秩序的解体和传统观念的丧失给现代人造成的困惑和绝望。作者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用心理时间来代替传统的时空观,来表现人物的时空错位感;用多视角的叙述方法增加了故事的多义性以及叙事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2.
作为美国南方代表作家之一的威廉·福克纳曾创作了小说《我弥留之际》.该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因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受到了读者和批评家的一致好评.福克纳所采用的多重聚焦手法为作品增添了巨大魅力.通过对福克纳采用的内聚焦、外聚焦,以及多重聚焦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看出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这部小说中运用多重的叙述视角,体现了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极大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成功塑造了一个多重的话语世界.  相似文献   
63.
威廉·福克纳是战后美国南方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凝聚了作家丰富的艺术构思,体现了福克纳对故乡的爱恨交织的矛盾情感,本文以精神分析学为理论依据,指出故事中人物精神扭曲的内心实质,从而进一步探讨这部小说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64.
65.
本文基于对原型批评和福克纳一些作品的研究,将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与圣经故事进行比较,力图从原型批评角度对本作品进行分析和探讨。文中运用"置换变形"的原理再现圣经原型在作品中的置换。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圣经原型来剖析人类社会的一些共有主题和南方失败的必然性。同时,本文还分析了圣经主题在作品中的重述,来揭示和讽喻美国南方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道德价值观沦丧的悲剧性下场。  相似文献   
66.
种族问题与黑人生活是福克纳文学创作的主要内容,但福克纳仅限于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待奴隶制与种族主义,他不能认同黑人的文化和他们非白人化的生活方式。这造就了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基本立场,表现出他在人道主义理性思考和南方种族主义情感偏见上的深刻矛盾。  相似文献   
67.
瑞典文学院在新闻公报中说:"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作品打动了世界。他的作品广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莫言的获奖,表明世界文坛对中国文学的肯定以及对中国作家的深切关注,表明中国文学所具有的世界意义。他的魔幻想象力通行世界  相似文献   
68.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的《心理学的科学基础》一书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不是片断的衔接,而是一股斩不断的"流",就像河水,称为"意识流"。意识流作品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内在世界的意识流动,而不是从外部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谈论意识流小说,就不能不谈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深刻分析《喧哗与骚动》中意识流的应用及其应用的理由,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意识流的写作风格及福克纳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69.
略萨文学创作受到福克纳的深刻影响,他们创作的北美与拉美的神话世界相似之处颇多。从反旧制盼新生、缔造众生神话与走出"约克纳帕塌法"三方面窥视福克纳与略萨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70.
近日,名华裔作家哈金以其小说《战争垃圾》再度获得美国笔会/福克纳学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