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9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我的丫头们     
我的46位丫头们,每当我凌晨4点起床,孩子也随之而哭时,我就放弃来校检查你们晨跑情况的初衷,抱起孩子重新哄他入睡,我想我的丫头们能谅解我;每当我离校回家带孩子的时候,我总是偷偷地,生怕你们知道,生怕你们认为我这个班主任在偷懒,丫头们,对不起!  相似文献   
22.
阴影与阳光     
14岁的中学生小佳觉得自己这几天倒霉透了。 前天,因为设计黑板报的缘故,他是最后一个离校的学生。黑板报出到一半时,他突然想看看高年级的黑板报出得怎样,取取经。但是高年级教室的门已经锁上了。于是他从自己教室搬来了一张凳子。站在凳子上,他就可以通过墙上的气窗,看到人家教室里的黑板报了。  相似文献   
23.
《班主任》2010,(1):40-41
学生犯错误,老师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常事。对于老师的批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并加以改正。但也有极个别学生,在老师批评后,做出极端行为,如离校出走、跳楼自杀、辱骂甚至杀害老师等。这样的事件在我校也发生过,那么,当老师批评学生时,学生出现极端行为,我们该怎么办呢?(安徽贾宏权提供)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从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出现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进而从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三个层面提出做好该群体的职业指导工作的措施。政府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小微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享受补贴;各级人才服务中心提供针对性服务。高校要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提前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档案;利用新媒介跟踪服务;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用人单位要从大局出发,给予学生实习机会。共同解决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5.
一、建立“文明监督岗位”轮流责任制 走在校园里,你会看见戴“文明监督岗”的队员在行动,他们在干什么呢?早上,他们会守在大门两侧,为师生开门,向大家问好;课间,他们会在校园内轮流值勤,时刻提醒小伙伴不打架、骂人、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放学后,他们还得检查卫生,到各班巡视,最后才能离校。他们为学校的流动红旗评比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是值周教师、带班领导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26.
离校了,毕业生拿着一张离校单到学校财务处、组织部、物业管理中心、图书馆等十多个相关部门上上下下漫游一圈,盖完所有的章才能离校已是惯例,今年中南大学毕业生却只要坐在寝室里轻敲键盘就可以搞定。记者6月21日从中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该校今年启用数字化离校系统,这也是湖南高校首次启用该系统。  相似文献   
27.
文明支招     
文明提示最有效虽然说改掉这些‘校园陋习’要从思想上下工夫,但目前,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多贴些小提示,比如,水房贴上‘国家水资源有限’,提醒学生节约用水;在厕所贴上‘提醒冲水’;在楼道里贴上‘注意卫生’。这些都能提醒学生,避免一些不文明现象的产生。近年来,自从一些学校在门口挂上‘文明离校’的横幅后,毕业生离校时的不文明现象很明显地减少了,这些文明提示还是有很大作用的,可以时刻让大家反省自己。(西北政法学院大四学生程广磊)  相似文献   
28.
第一次注意你,是开学报到的那一天。三年级了,家离校又不远,为什么还要妈妈带着来报名呢?我对此有点儿想法。再看看你.躲在妈妈的背后,只露出一张红通通的小脸,乌黑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我。“这是个怕羞的孩子吧?”我这样猜测。  相似文献   
29.
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的文明离校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检验点,不同的离校方式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差异的背后反映出一个学校、一个群体的文化氛围、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文明离校工作中发挥作用。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0.
毕业骊歌     
《广西教育》2006,(7C):8-9
弹指一挥间,三年过去了,教室里留下了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洒下了我们的汗水,宿舍门前的那棵大榕树印上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而产经的欢声笑语,曾经的恩恩怨怨,曾经的梦想,曾经的追求……也都将在这里划上一个句号。即将毕业离校的你,也将和我们的“初中生”道一声拜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