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2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熙来攘往的人流中,经常会被一些声音绊住,最多的是一声老师。每每听来,语含亲切,舒心惬意,半世辛劳便在这一声里得到最丰盈的回馈,以及最合适的安顿。叫我老师者,多是我的学生,或学生家长。有应届的,也有往届的;有认识的,也有暂时遗忘了的。彼时四目相对,似曾相识,却想不起对方的姓名,但我知道,他(她)肯定是我教过的某届学生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32.
蒋莹 《师道》2012,(12):27-27
小学教师,一个多么朴实而简单的称呼。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教11年,不算年轻也不算老资格的教师来说,却有着别样的意义。回想起做教师的这11年,自己曾有过期待,有过失望,有过坚持,有过快乐……现在。更多的是感恩,是幸福,是爱上这个一辈子的称呼: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33.
古代秘书的官职“贞人”这一称呼出现于甲骨文里,是指首领身边参谋议事、制作公文的人,与今天的文书人员有些相似。内史也称“右史”,西周设的秘书官,也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主要是记录大事,掌管著作简册。太史是春秋时的秘书人员,掌起草文书、记载史事、编写史书,也兼管图书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博士,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原指博学通达之士,用来称呼学者。战国后期齐、魏、秦等国先后设博士官,从此博士成了官职名。秦统一中国后,置博士掌古今史事,保管书籍,应对皇帝的咨询,相当于皇帝的顾问和秘书。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秘书之…  相似文献   
34.
<正>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将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时时处处注意渗透文化教育,这样使学生不仅学到应掌握的英语知识,而且从中了解更多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丰富英语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渗透小学英语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35.
一个国家的文化即使是对自然形成的语言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称呼语的使用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各自身份、职位、职业和心理因素的反映,并与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社会文化有很深的关联.  相似文献   
36.
"亲"是近年出现的新词语,其来源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借用日语词汇、韩语音译和"亲"基本语义的派生义。"亲"的新用法有两种,在分析其来源时,应循着两条线索分别考证。"X亲"是地地道道的汉语词汇,而称呼语"亲"是其基本义的派生义,它在网络中的广泛使用,是一种尚古现象。  相似文献   
37.
姜怡佳 《科教文汇》2014,(16):150-151
称呼是人们进行交流的关键环节之一。称呼语作为凸显对话者之间亲疏关系的信号,其表达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交际的成功。但由于文化的差异,英语称呼语拥有自己独特的称呼体系,不同于汉语称呼语。正是存在这样的差异,我们在与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进行交流时,非常容易出现英语称呼语表达失误的现象。因此,本文将对英语称呼语的表达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以及英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38.
有的中考佳作富有哲理,蕴含深刻,令阅卷教师玩味沉思;有的中考佳作感情真挚,富有诗意,使阅卷教师沉醉其中;有的中考佳作机智幽默,出语诙谐,阅卷教师会慷慨地打出分数。江苏盐城市2002年中考作文的话题是“靠”,有位考生拟题《战“痘”记》,叙写治疗令人烦恼的青春痘不能“靠”乱投医,只能“靠”科学疗  相似文献   
39.
称呼语作为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往往是人们在交际中传达给对方的第一信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汉语和英语的称呼语也存在着差异.文中从汉语称呼多样性,英语称呼的简洁性两者相比较,从三方面来分析,以使读者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正确理解英汉称呼语,正确使用称呼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40.
涉外见面礼     
世界拥有50多亿人口,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纳2万个民族,由于自然环境,社会状况、风俗习尚和文化传统各异,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待人接物的礼节,本文着重介绍国际交往中的见面礼节,包括:初相识如何称呼和打招呼,如何介绍和自我介绍以及各国见面礼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