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95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设计理念 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精神滋养。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获取这种智慧,积绽这种文化。《称赞》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现了小刺猬和小獾融洽的生活情景,多富有人情味儿!小獾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小刺猬说:“你的称赞消除了我一天的疲倦!”看来,只要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差强人意”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吴汉是刘秀手下的大将。有一次打了败仗.诸将“或多惶惧.失其常度”.而吴汉却“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刘秀听说后感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称赞吴汉颇能振奋人的意志(差,颇、殊;强,振奋:人意.人的意志),后来“差强人意”作为成语.意思稍有改变.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这里是大体、稍微的意思。冰心《二老财》:“小时看《红楼梦》,觉得一切人物都使我腻烦.  相似文献   
83.
【文章大意】 猫性情温顺、聪明活泼,感情细腻又颇具灵性,她的独立与个性为人们所称赞。本诗节选自英国诗人克里斯托弗·斯玛特的《Jubilate Agno》。通过对爱猫乔佛莱习性和习惯的描写.诗人盛赞了猫.”没有什么比静卧中他(爱猫乔佛莱)的宁静卧着更加甜美;没有什么比行动中他的生命更加活泼”.并称赞猫的性情,“他是儿童学习仁慈的工具;没有猫.家庭不完整,幸福有缺憾”。  相似文献   
84.
近两年来,在公共场合,特别是播放河北电台交通音乐频道《992进行时》栏目的汽车里,常常会听到一些议论声,大家纷纷称赞这个栏目。说句时髦的话就是这档节目“火”啦!  相似文献   
85.
该设计具有“放导结合,拓展深化”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借助网络优势拓展读写,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6.
喜剧应“从那最平淡的事件里反映出真实”(丁西林语,转引自柏李《会见丁西林先生》),丁西林先生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三块钱国币》就是这样的一部独幕喜剧。它取材于生活小事,但以小见大,围绕花瓶事件反映出当时社会恃强凌弱、无法无理等令人难以容忍的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揭露了阔太太自私刻薄的庸俗的小市民习气,称赞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也一定程度地讽刺了警察唯唯诺诺的丑态。  相似文献   
87.
教学目标: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3.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教学难点:体会称赞带来的快乐,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初读课文,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两个字。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教学过程:一、再现熟字,引出课题1.复习一年级学过的“称”赞”两个字,认读“…  相似文献   
88.
说到英语这个东西,有的人已经觉得腻味了,例如每日奔波在繁华都市的写字楼之间的某些白领,他们能用英语和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交流、周旋,进而获得令人羡慕的眼光。英语对于他们来讲,就像一道每日都吃的菜,味觉已经对它习惯甚至开始觉得腻了。其实我想说的,并不是英语有多么让人乏味,我是想说,对于英语学习,日积月累你就会变得习惯,接下来水到渠成的便是熟练。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对此深有体会。总是有朋友称赞和羡慕我英语学得不错,其实自己每每总是有些无地自容。  相似文献   
89.
孔子的弟子众多,贤人云集。他们的性情不同,缺优点明显,才能各异,成就更是千差万别。也许孔子有一双独特的、敏锐的、赏识的慧眼,总能捕捉到弟子的种种优点、长处和讨人喜欢的地方,于是对弟子该称赞的、该褒扬的、该嘉许的,既不吝惜言辞,又不论在任何场合,总是称赞、褒扬和嘉许。  相似文献   
90.
城内学校与乡镇中心学校实行联谊教研,城内学校两位教师到乡镇中心学校送教。作为县语文教研员,我应邀去一所中心学校听课。青年教师帅老师的课引起了我的深思。帅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的语文课《称赞》,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时,帅老师这样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