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801篇
科学研究   67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81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2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398篇
  2011年   581篇
  2010年   464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1.
《中国德育》2016,(5):81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有着120多年的办学历史。承载百年历史,学校培育出了大量优秀毕业生,"童话大王"郑渊洁就是当中的佼佼者。秉承"和而不同,快乐成长"办学理念,学校以"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育人目标,提出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蕴底气,知晓少数民族文化铸和气,了解世界多元  相似文献   
52.
童话《去年的树》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鸟在第一年去南方过冬时答应来年继续为自己的好朋友大树唱歌。然而鸟儿第二年回来的时候只看到了树根,为了找到大树,它去了山谷的工厂,去了村子里的一户人家。最后它仅看到了已经变成火柴的大树所点燃的灯火,于是它对着灯火唱起了第一年唱过的歌。  相似文献   
53.
青年学者李红叶的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对安徒生的童话做了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全方位研究;此书是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著作。本书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作者由“儿童的发现”的做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在中国到了“五四”民主运动开创的时代,才有了“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也才出现了对安徒生童话的“立体解读”。李红叶的著作是“一部完整的安徒生的接受史,阅读史”,她是做此工作的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54.
余兰 《湖南教育》2005,(1):34-35
让语文教材成为“魔法石”新课标实验教材在选文内容、配图上用心良苦,其中童话、寓言、故事居多,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情境,美好的人物、心灵,它们会自然而然地唤起学生对于美的期待和向往,为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创造了条件。刚刚入学的孩子,对学校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特别是刚拿到新书,那种欢欣鼓舞的兴奋劲儿简直无法形容。作为老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一兴奋点,以此为教育契机,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告诉小朋友我们将学哪些故事和儿歌,把语文学习想像成为一次“愉快的旅行”:读读我们的“行程表”(目录)、旅游中我们将开展哪些活动…  相似文献   
55.
56.
通过对安徒生童话的题材构思、人物形象的分析,阐述安徒生作品独特的构思、奇特的想、浓郁的诗意、充满童趣的拟人手法、生动活泼的画面等艺术手法,详尽地分析安徒生用儿童的心理对待儿童的世界,在其作品中表现了其深邃的思想、敏感的心灵。  相似文献   
57.
58.
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童话进行分析,语料为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首先,运用主位分析理论对童话的开头部分进行分析,揭示其语体特征;其次,运用及物分析进行个案研究,发现及物分析中不同的及物过程能映射出童话的不同主题和叙事基调。  相似文献   
59.
安徒生是小朋友们熟悉的世界著名童话家,你知道他小时候的故事吗?他小时候呀,天天缠着奶奶讲神话故事,不久,奶奶肚子里的故事被掏空了。有一天奶奶在小河边洗衣服,她对安徒生说:“小宝贝儿,现在轮到你给奶奶讲故事了。”安徒生便绘声绘色地讲起来:“从这条小河挖下去,挖下去,挖到地球的另一面,那里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度,就是中国。  相似文献   
60.
追随永恒,追求学的经曲价值是曹轩的学理论与他的作品的最突出的特征,正是在这一个层面上,我们看到了他与安徒生同在,也正是在这一层面上,我们看到了它徒生童话与中国当代儿童学的精神联系以及这种联系所具有的意义:安徒生童话所代表的学的古典品格依然有效,“追随永恒”指示了儿童学多辐向发展中充满魅力的一个辐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