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2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2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孙福利 《职业技术》2006,(14):207-207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指对原告、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由于案件的处理结果可能与其有法律上利害关系,为维护自己利益而参加到原被告已经开始的诉讼中进行诉讼的人。  相似文献   
252.
李金玉 《考试周刊》2007,(28):156-157
第三人侵害债权是否构成侵权,是近年来民法界争论的热点问题。随着民商事活动的日益增多,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情形时有发生,为保护债权人利益,应将第三人侵害债权认定为侵权。本文对第三人侵害债权构成侵权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释,同时对其责任的承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53.
第三人侵害债权是指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侵害债权人债权并对其造成损害的行为。虽然债权是一种相对权,但债权本身具有不可侵性,可以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我国应借鉴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明确界定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54.
对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人利益合同。是一类特殊的合同,有着独特的制度价值。适应复杂社会经济生活的多重需要,参考国外立法,我国民法典应设单节规定第三人利益合同。  相似文献   
255.
董事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对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我国《公司法》对此缺乏一般性规定,这对于未上市的股份公司的第三人利益保护是非常不利的.分析我国股份公司董事对第三人赔偿责任立法现状及其不足,认为应当通过公司法做出诸如股份公司董事对包括债权人在内的第三人损害赔偿责任的原则性规定、区分不同种类董事的赔偿责任以及改进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完善股东诉讼机制和导入债权人派生诉讼制度等措施来适度强化董事民事责任,保护第三人利益,实现公司相关者利益的合理平衡,最终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56.
旅游给付中涉及三方当事人,即旅游者、旅行社与服务经营者,他们之间存在两类不同的合同法律关系。如果服务经营者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义务,给旅游者造成损失的,旅游者作为旅行社与服务经营者利他合同的第三人,可以直接向服务经营者请求给付;也可以根据旅游合同,要求旅行社对其履行辅助人的故意或过失承担违约责任。但在特定情形下,旅行社的责任可适当地减轻或免除。  相似文献   
257.
关于设立我国涉外仲裁第三人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俊燕 《台州学院学报》2007,29(4):14-16,31
涉外经济纠纷导致仲裁活动涉及签订仲裁协议以外第三人的客观存在,适当引入仲裁第三人制度是涉外仲裁发展的必然趋势。仲裁第三人既可自己申请,也可由当事人申请,但最终由仲裁庭决定仲裁第三人是否在仲裁程序开始之后、最后辩论终结之前加入到仲裁程序;仲裁第三人在仲裁时应享有一定权利,该权利以不影响原仲裁当事人根据其仲裁协议和法律的规定而享有的正当权利为限。  相似文献   
258.
本文对行政诉讼中第三人的概念、特征、参加诉讼的几种情况,在诉讼中的权利、义务、以及其与民事诉讼第三人的区别等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行政诉讼第三人能否进行二审诉讼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59.
朱小平  徐成立 《时代教育》2007,(6Z):140-141
第三人保护问题是物权法中的重要范畴,其中涉及的规则主要有善意取得制度、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以及公示公信原则等。在三者的取舍和相互协调方面,笔者主张抛弃德国法中的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以公示公信原则为核心,以完善后的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为补充构建中国物权法中的第三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60.
这张1960年夏拍摄的照片,是当年我在贵州建校读书时班上全体团员的全景。二排左起第三人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