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9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和最诚挚的朋友。”可见,书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是多么的重要!书不偏向哪一个人,只要我们捧起书本,都会一路芬芳。我常常与书做伴,享受墨香,真正体验到了读书带给人愉悦、收获和幸福。  相似文献   
22.
当今时代,电视媒体以其传递迅速、纷繁多样、具体形象、信息量大、涵盖面广、导向性强的特点和优势,把大量的信息包括价值观念、理论观点、生活样式、文化类型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极大地变革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据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家庭里,天天看电视的青少年有64.2%,经常看电视(每周3—6天)的占19.5%,偶尔看电视(每周2天以下)的占14.5%,不看电视的仅占1%。在信息化、网络化逢勃兴起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仍然是我国青少年喜爱的媒体。这就给电视工作者提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电视这样一个大众媒体,给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真正帮助当代青少年构建起精神家园。因此,探讨电视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就成为摆在全社会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23.
中国证券市场已走过了16年多的历程,股票在投资者的资产构成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作为一般投资者,其获得信息的主渠道就是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有投资者形象地说,证券报道,成了他们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4.
在记者群体中,有这样一个特殊工种--娱乐记者,他们"追星逐月",在群星闪耀间游刃有余.他们所报道的新闻无关民生,只关"风月",但不可否认,他们也付出了与其他记者同样的艰辛,他们所提供的精神食粮同样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25.
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频道3月2日正式开播,这是全国唯一面向中小学教育教学、教师培训、职业教育的卫星电视频道。为帮助广大基层学校深入了解课堂频道的节目特点,它的开播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对中小学师生有哪些重要意义和作用,日前记者采访了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兼总编辑陈力。  相似文献   
26.
《阅读与鉴赏》2008,(2):13-14,17
  相似文献   
27.
我是新闻出版界的知音,每天都要看报纸,听新闻,从那里获得大量的精神食粮。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年,新闻出版界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做了大量的工作,体现了舆论的力量,立了大功。从真理标准的  相似文献   
28.
"小清新"脱胎于"小资",成为当今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表现。由曲风清新自然的独立音乐漫及到所有风格自然、安静而不张扬的艺术作品,都是"清新粉"的精神食粮。对精神与气质"感觉"的追求也体现了其理想主义、自我保护、逃避现实的核心。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将这一"小众"文化形态推到大众面前。本以"避世"为人生态度的小清新在内外因推动下涌入网络狂欢之中。本文通过分析"康夏散书帖"事件始末,研究该散书帖如何吸引众多清新粉的关注,如何将这文青圈的小事件演变为一场网络狂欢,以及由"情怀散书"到"营销诈骗"转变的缘由分析。进而思考网络狂欢下小清新如何自立。  相似文献   
29.
学报编辑工作应积极实践“三贴近”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尽量缩短审稿流程,加强与作者联系,努力防止“一稿多投”现象的发生,不断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30.
《老年教育》2000年第6期刊登了我的处女作《迟到的读书狂》,从此我便与这份刊物结下了不解之缘。6年来,每一期《老年教育》我都细心保存,认真阅读,反复琢磨,精彩章还作了读书笔记。《老年教育》是我的知心朋友,精神食粮,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与它形影不离。它曾陪我走遍大江南北,游历了祖国的锦绣山河;它曾伴我赴北京参加《中华老人诗书画作品选集》颁奖大会,与我分享那份荣光。我带着它在首都的政协常委会议厅里发言,与全国各地的化老人代表欢聚一堂,为友们对这份刊物的喜爱与赞美而欣慰无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