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8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教育   2292篇
科学研究   3294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79篇
综合类   105篇
文化理论   117篇
信息传播   36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631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623篇
  2010年   515篇
  2009年   505篇
  2008年   489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叶紫 《百科知识》2002,(5):16-18
大约在19世纪末,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地区的一名医生发现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小湖。这个小湖一到冬天,湖面就结出冰层,但在冰下的深处,湖水的温度却高达60℃。  相似文献   
92.
一、能源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决定因素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与改善,而且也影响到国际政治局势的变化。研究21世纪可再生能源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94.
《青海科技》2016,(4):87-88
正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在节能提效、减煤、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油增气、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多个方面发力,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赢。  相似文献   
95.
96.
新型能源——"人造太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多年以后,人类将面临着必须解决生存所需要的能源。这是一个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的基础科学研究问题。能源危机已经开始困扰着人类,引发恐慌、冲突甚至战争。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苦苦找寻数量大、污染少的新能源,以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97.
交通能源消费系统往往会因内外部影响因素的突变而发生结构性变动,虚拟变量法是经济计量中用于处理结构性变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根据虚拟变量法的原理,利用我国交通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建立了我国未来交通能源消费系统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验证了我国交通能源消费系统中结构性变动的存在,并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2010年前,我国交通能源消费量的高、中、低三种情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8.
动力工程     
《中国科技信息》2006,(12):324-326
一种值得关注的城市天然气消费方式:双源可逆型供暖(空调)系统,球形不锈钢电离室响应实验研究,湿蒸汽两相压缩过程工作特性理论研究,天然气-氢气-空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度测定,基于分布式供能技术的能源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99.
用太阳能发电解决西藏电力问题的可行性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00.
首次将中间投入强度及投入结构引入到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中,选用2000年、2002年、2005年、2007年及2010年的数据,运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将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分解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投入替代率效应、投入结构效应和中间投入强度效应。结果表明,能源投入替代率加快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中间投入强度和投入结构抑制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作用不明显。从因素总效应来看,除了2002—2005年间各影响因素整体抑制了碳强度的降低外,其他各区段间因素效应之和加速碳强度的降低。因此,调整投入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成为碳减排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