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27篇
科学研究   5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21世纪中国纺织行业所面临的水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纺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根据目前纺织工业发展特点和态势,分析研究了现阶段中国纺织工业废水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文章指出,进入2l世纪我国纺织工业经过一系列调整改革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这种发展也加剧了水污染的态势,已构成对中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巨大伤害,将严重制约我国纺织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研究提出“搭建一个基础结构,构建两个生产平台,强化三个推动力,健全四个支撑体系,抓好五个发展环节”的综合污染治理环境对策及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62.
人们在分析哈代时,往往把他界定为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多产的诗人。随着生态批评的兴起,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生态批评理论来分析他的作品。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蕴涵在他作品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自然是哈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也是他的精神栖息地。除了关心自然生态,哈代在小说中真实地描述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他对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思考。  相似文献   
363.
依据中国传统聚落具有两大特征:自然生态和景观特征来剖析背后的思想文化根源,中国传统聚落不仅仅强调了概念的整体性,还提倡尊重自然,强调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共同生活的生态理念,而且还十分尊重历史,尊重保护地域特色的文化理念,这一切都是现代文明社会所缺失和需要吸收、借鉴的地方,希望能对当前村镇的建设活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4.
自然生态的角度来看,不少人并不喜欢城市,因为城市不过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缺乏自然的生动、清新和灵活。瑞典建筑设计师斯特博格等人则认为,将来可以着手改变城市的传统形象,让城市成为容纳大片建筑的"草原"。他们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设计出一种毛茸茸的草穗状摩天大楼。夏天的城市很热,再加上噪声很大,烦躁得令人难以入眠。此时,斯特博格会找一个清净的心灵之所,那就是大草原。来到草原之后,他会立即躺倒在草丛中,看着蓝天发呆,困了就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某一天,他头脑中灵光一闪,觉得可以模  相似文献   
365.
宜昌市绿萝路小学濒临美丽的东山,古木参天,鸟语花香;她承载着社会的重托,殷殷期盼,追寻理想;她播种着未来的希望,莘莘学子,从此出发。求真、向善、至美是她的教育理念;生态校园、生命教育、幸福生活是她的教育理想;高起点、高品位、高素质的现代化学校是她的追求;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她的教育目标;与家长做教育伙伴,携手共促孩子发展是她的希望……她秉持着美好的期许,梦想在这里飞扬!生命在这里绽放!  相似文献   
366.
"教育即生活"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而自然生长观下篮球课堂必须是生活化的课堂。本文拟从:一、挖掘自然特色材料,拓展幼儿艺术空间;二、建构自然特色环境,营造开放的体验场;三、开展自然特色活动,享受篮球艺术情趣。三方面来阐述自然生长观下幼儿篮球特色资源的运用。  相似文献   
367.
主持人语     
梵净山是本人十分熟悉、万分敬仰的圣山。梵净山不仅是著名的佛教弥勒菩萨的道场,同时也是国家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区网成员(MAB),是举世公认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兼备的双料名山,成为少有的佛教文化与自然生态共生共荣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