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4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本刊发现作文栏目持续发表优秀习作,受到广大读者喜爱。为了激励小学生动手动脑,丰富体验,学会发现,特举办本次征文大赛,欢迎各校组织学生积极参赛。一、征文主题提倡用发现的眼光写作文,以发现家乡为主题,可从下面内容来写: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美、人情美、建筑美、物产美、民俗  相似文献   
32.
<二十四诗品>是唐末诗人司空图的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它论述了二十四种诗歌风格,也对体和用、形和神等进行了探讨,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司空图在对二十四种诗歌风格进行论述中,多用自然意象如花、竹、云等,以进行更恰当的形容,体现出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33.
我不减肥     
曾经是个胖子!省去了好多衣裳。怎么穿都穿不出那份妖娆,素面朝天罢了。如今的衣橱里,夹克式、休闲式、淑女式、时尚式,几乎都可以找到。我却每天为穿什么而发愁,这到底是喜是忧?  相似文献   
34.
珠宝年终奖     
WANG 《科技文萃》2014,(12):140-145
珠宝的艺术,不是珍贵材质的堆砌,而是自然美与工艺美的完美融合,也不是单纯工业化的加工,而是审美与智慧的将相辉映。也正因此,珠宝配美人才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相似文献   
35.
王维诗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生态美,这种生态美是自然美与和谐美的结合。王维诗歌的生态美是由其生活方式、禅宗思想和诗人本能的生态自觉所决定的。王维诗歌的生态美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色彩和音响的把握,主要表现在色彩的对比应用,色彩动感的捕捉,以及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上;第二,中和协调的和谐美,由情与景的和谐,进而升华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王维诗歌的这种生态美,对于当今的环境保护、心灵疗救以及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6.
佐佐木健一作为日本当代著名美学家,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他是继大西克礼、植田寿藏、竹内敏雄、今道友信之后,取得可观成果、成就突出的日本美学家。在其整个美学体系之中,自然美思想独树一帜。文章将其自然美思想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初始阶段、成熟阶段和拓展阶段。通过论述其自然美定义的发展变化,分析其自然美思想的本国理论起源和对西方环境美学的借鉴,从而洞悉日本自然美学的发展现状,这对于同处于东方文化圈的我国自然美学发展很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7.
古代游子漂泊异地、沦浇他乡,在夜深人静之际,举头望月,都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那种思亲眷故之感,他们都将自己或悲或喜之情寄托于艺术形象-月亮。针对此,从月亮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和人的审美移情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38.
论徐志摩散文的美学追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赋与大自然以性灵神韵和社会意义,是徐志摩散文追捕的美。他把三种美感形态的创造作为散文重要的艺术追求:柔美,能让人感到和谐、情意缠绵及轻松愉快;壮美,能引起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悲壮美,能使人在沉痛、怜悯、崇敬和赞美等精神反应中得到美好情感的激励、振奋、陶冶和提高。他在散文中所探索的想象美,主要表现在补充感觉、洞见美质、拓展诗意和超越时空局限方面。他的散文,极力追寻的浓艳富丽美文体,是由丰富的“色彩意识流”、变形的联喻、虚幻的荒诞描写和艺术通感组成的。  相似文献   
39.
当代生态伦理学至今无法从理论上确立自然的伦理主体性,亟须论证一种超出传统人际伦理学又基于人文主体的善。流行美学的人化自然论的自然美观存在着人类中心论的偏失。康德“对自然美直接的兴趣”具有多重当代意义。自然美包含着自然主体亦即客观自然目的“信念”,它既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也是为生态伦理学提供逻辑大前提与经验基础的善。  相似文献   
40.
朱海珍 《阅读与鉴赏》2010,(6):43-43,51
散文如同天地万物一样.有着各式各样的美,而其最高、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则是自然与平常。从《紫藤萝瀑布》一篇看宗璞散文的特色,具有“自然美”的语言,咏平凡之物的“形”;其浓郁的人文精神.表现出超越物外的“神”.折射出女作家的“平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