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5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05篇
教育   129978篇
科学研究   3723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593篇
综合类   1603篇
文化理论   52篇
信息传播   1322篇
  2024年   487篇
  2023年   1989篇
  2022年   1934篇
  2021年   2905篇
  2020年   3529篇
  2019年   4807篇
  2018年   2420篇
  2017年   4622篇
  2016年   5892篇
  2015年   7791篇
  2014年   16462篇
  2013年   12387篇
  2012年   12912篇
  2011年   14273篇
  2010年   10847篇
  2009年   8245篇
  2008年   8346篇
  2007年   5551篇
  2006年   3220篇
  2005年   3155篇
  2004年   1984篇
  2003年   1314篇
  2002年   1097篇
  2001年   969篇
  2000年   814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01.
吕谦 《四川教育》2000,(1):22-23
一、时间总量的再分配 语课堂的40分钟由语教师主宰,但不能为语教师独霸。教学活动的全部,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为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时间总量上深考虑、加限制,在课堂时间总量的分配上大胆革新。  相似文献   
102.
课堂管理问题伴随班级授课制而产生,长期以来普遍且持续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当代课堂管理正由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向以激励为特征的现代管理逐步演变。以人本主义与行为主义的整合为理论基础,以课堂秩序为立足点,构建的现代课堂管理基本模型,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师范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3.
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是 ,为新课准备、预备知识 ,以旧引新 ,诱发学生求知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4.
105.
严瑶 《新闻记者》2006,(2):51-52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一日不学,恍如隔世。“终身学习”、“继续教育”、“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词汇。中央电视台顺应时代潮流,及时在央视二套开出《中国经济大讲堂》,深刻解读中国经济形势,使人颇受教益。不少观众对这个节目感兴趣,天天在电视机前上课。应该说,中央电视台此番探索非常有必要,它一改传统的灌输式电视教育模式,代之以面向观众、广开讲路、生动活泼、传播互动的新模式,深受观众欢迎。据央视索福瑞统计,《中国经济大讲堂》开播的最高收视率达0.37%,平均收视率0.21%,与2004年同期同时段相比,提升75%。1.把握社会发…  相似文献   
106.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断拓宽,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生硬、单一、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早已不适应现在的课堂,建立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每个教师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07.
新课改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在重视人道主义、创造性、学生的主体精神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精神,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尝试将上述理念引进课堂,以期引发课堂教学中实现“四个改变”。  相似文献   
108.
汪英 《科学教育》2005,11(3):43-44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如,教学实践中管教不管学,形式主义教学流行,教师的教表演得很“精彩”,学生的学却收效甚微等。如何用尽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理解力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好学生的各种能力,最大程度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已引起我国教育界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9.
论课堂结构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阐述课堂结构系统及其功能,设计出四种优化的课堂 结构.  相似文献   
110.
何若东 《职教论坛》2002,(14):43-43
课堂提问的艺术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的活跃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它是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突破点。巧问妙答是门艺术,需要广大教师去研究,去实践。通常的课堂提问往往有很多弊端:起不到双边活动的作用。一问一答,起立坐下,问得简单则小于林立,起不到激趣引思的作用,问得难度太大就默无声息,再三鼓励,学生仍无回应。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的提问偏离了学生实际,而且往往缺乏启发性。问应是有疑而问,是教师明确要点,强调重点,凸现难点的设计,若问不好则答不明,教学效果由此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