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368篇
科学研究   188篇
各国文化   20篇
体育   98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4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无论在任何一个国家,货币的印制从来都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一般不会让别国来插手。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却曾请苏联帮助印制第二套人民币中三种面额最大的纸币。近日,又一批向公众开放的外交档案,揭开了半个世纪前的这些绝密内幕。  相似文献   
22.
靖鸣 《新闻知识》2004,(11):10-12
一、斯大林对列宁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思想的抛弃和背叛 反映民意、提供论坛,这本来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报刊的神圣职责。早在十月革命之前、布尔什维克党还处于无权状态时,列宁就强调党内应该保持“行动一致、讨论自由和批评自由”,党的报刊在列宁指导下通常辟有“论争之页”,作为广大党员发表不同意见的论坛。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列宁签署的临时性法令中曾经指出:“一旦新制度确立起来,对报刊的各种行政干预就必须停止,而将依照最开明与最进步的法律,并在对法庭负责的范围内对出  相似文献   
23.
郝克 《航空档案》2004,(4):27-29
在我们地球北端的北极圈内.几十年来,一直有一道神秘的空中军事警戒网,时刻监视着前苏联战略轰炸机的一举一动。它就是美国建立的北极圈远程空中预警网.24小时监视着前苏联战略轰炸机的动静,防止它们通过北极对美国本土实施突然的核袭击。然而.几十年来,这种空中核袭击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相似文献   
24.
海虹 《航空档案》2004,(9):36-37
二战期间,世界航空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给我军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二战快结束时,美国对日本法西斯进行了人类第一次原子弹空中大轰炸,使日本两大城市顷刻间化作废墟,加速了日军的投降,使人更难以忘怀。二战结束后,美国为国民党提供先进的航空武器装备,给我军作战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因此,我党在建国后,深感有必要建立强大的航空工业,为建立强大的航空兵打基础。我党开始与社会主义大邻国前苏联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25.
远林 《航空档案》2004,(11):41-42
大中型轰炸机也称中远程轰炸机,主要执行对敌后方政治经济中心、工业区、能源设施、交通枢纽、重要军事基地实施战略轰炸任务,能从根本上削弱敌方支撑战争的能力,会对战争全局产生影口向,通常又被称为战略轰炸机。远程战略轰炸机广泛应用于常规战争中,有人甚至认为二战德国、日本的战败是与缺乏远程轰炸机有关。二战后美苏大中型轰炸机多次直接参战,既执行战略轰炸任务,也执行战术任务。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B-52在越南,80年代苏联图-16在阿富汗进行的大规模远程地毯式轰炸。  相似文献   
26.
聂云 《航空档案》2004,(2):57-60
在抗日战争期间,前苏联曾向中国派出了一支志愿的航空兵大队,协助中国人民一起抗击日本法西斯。在空中作战中,苏联驾驶员曾从武汉汉口机场大量出动轰炸机,长途跋涉,飞行1000多公里,首次空袭了侵占台湾的日军,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航空兵嚣张的气焰。  相似文献   
27.
屠珍 《航空档案》2004,(2):67-68
冷战时期,前苏联与美国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对抗,这种对抗几乎到了白热化程度。前苏联为了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常常选择航空节和国外航展等重大时机,突然展示新型战机,故意炫耀其航空实力,以振奋本国民心,鼓舞士气。  相似文献   
28.
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在远东地区发生的唯一的大规模战争,涉及到美国、苏联和中国等多个国家。其中,苏联参战具体情况一直是个谜。为此,俄罗斯专家戈巴雷夫查阅了美国和俄罗斯等地大量档案,将一些情况披露出来,内容包括苏联被迫卷入战争、苏军秘密拟订对美军作战计划、协助中国对付美军原子弹和帮助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作战等。  相似文献   
29.
海潮 《航空档案》2005,(8):39-40
1983年早春的一个深夜,由苏联海运公司派来日本的货轮“老共产党员”号,从日本芝浦码头解缆出港。这艘万吨货轮装走了数十大箱九余度螺旋桨推进器工作母机,“老共产党员”号的目的地是列宁格勒(今天的圣彼得堡)军港。按照日本人的观点,苏联人购买这些母机的用途,除了使潜艇的推进器性能改善之外,还能使当时正在建造中的新型航空母舰的推进器得到改进。  相似文献   
30.
钟强 《航空档案》2005,(10):54-60
几十年来,空中入侵者以低空飞行,并利用地形有效地避免了被防空监视雷达发现。对防空来说,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把雷达放在尽可能高的地方,甚至装到一个空中平台上。这个方案导致产生了空中预警系统(AEW),在这个领域,苏联进行了不懈地努力,以跟上西方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