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2篇
教育   724篇
科学研究   9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本文着重采用描写法,通过相互对比勾画了蒙古语族语言虚词体系。探讨了蒙古语族语言某些虚词的来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各亲属语言与蒙古语同源词的特点和各亲属语言虚词借词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各亲属语言的固有虚词与蒙古语在语音上完全相同的只占少数,大部分不是在语音上就是在词义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各亲属语言由于接触的周围环境、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借用虚词也颇具特色:有些借入的词并不是简单地套用,而是与固有词结合起来即在原词或借入的词不能充分表达其意义的情况下结合起来共同表达一个意义,有些是根据该语言的内部规律被重新组织,适应了该语言的特点;有些被借入的虚词接缀了固有的附加成分后在语音面貌或词义上都不同程度地适应了该语言的规律而成为其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虚词的研究作一简单的梳理,分别从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等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对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3年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共改动18处,概括一下有这样一些明显的变化。一、文学常识同标点符号、文言句式一起列入“轮空”范围由于2002年高考试卷结构的调整,使得“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占1道试题,赋分4分,两者怎样运作,成了一线教师犯猜疑的事。现在新的《考试说明》把此项内容列入2003年不作要求的范围,这就大大增强了复习与命题的透明度。当然,文学常识并不是永久性地不考,而是“轮空”。但据这几年形成的惯例,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等…  相似文献   
14.
高永安 《红领巾》2004,(2):135-138
墨子对虚词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对虚词的训释涉及语气词、副词、连词等.墨子训释虚词多采用分类法、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他把意义看做虚词的核心和依据,并认识到虚词的抽象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北疆方言特色虚词"给"书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北疆方言虚词“给”虽已有学者研究,但一向缺少书证。书面材料证明:特色用法“给给”不是动词的重叠,后一个“给”是助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单音节动词+给”这种组合格式中单音节动词几乎没有限制。不能把“单音节动词+给+数量短语”这种格式中的数量短语都看作是补语,这里面实际有补语和宾语两种情况。对“‘把’字句末用‘给’,起第二人称祈使式作用”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句子的语气类型与“把”字句中用“给”这种语法结构无关。以语序来进行“给”的词性认定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6.
外国留学生在初级汉语习得中较难掌握的是虚词虚词的偏误大致可分为四类:语序、缺失、赘余、误用。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在习得虚词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分析学生习得过程以及教学的难点重点,揭示了此阶段虚词偏误的成因,并提出了降低偏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宋代诗话中抄录的《步虚词》(仙女侍、董双成)应为中唐李德裕的作品。李德裕崇尚道教,支持唐武宗会昌的抑佛兴道,并且常将诗刻石。武当山道众为感其恩,投其所好,因而有将李作刻石之举。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就英文合同的常见词汇按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进行探讨,并列举了大量实例说明它们在合同中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20.
《助字辨略》、《经传释词》比较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都是古代研究汉语虚词的专著,它们在学术上各有所长。本文从两书的体例、撰著的出发点和目的、语法思想、虚词研究的方法、引据以及不足等五个方面对二者做了一个粗略的比较, 以便于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两部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