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4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3篇
教育   8344篇
科学研究   666篇
各国文化   238篇
体育   471篇
综合类   406篇
文化理论   268篇
信息传播   21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312篇
  2014年   814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868篇
  2011年   1041篇
  2010年   871篇
  2009年   886篇
  2008年   1322篇
  2007年   936篇
  2006年   764篇
  2005年   676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453篇
  2001年   367篇
  2000年   286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网络信息资源促进了东西方图书文化理念的融合。网络带来了东西方整个文化的一次大的交流,在图书管理理念、方法及图书服务工作方面也使得东西方的图书学界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双方不同自然地理文化环境、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经济文化环境、科技文化环境、教育文化环境、宗教文化环境,产生的图书馆文化也就不同。但随着文献活动面越来越大,受传者越来越多,公开性和普遍性就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东西方图书文化越来越趋于融合,整个图书馆文化就越来越多元化了。  相似文献   
102.
西方"科学的"和"人文的"两大图书馆学话语长期左右着中国图书馆学界."科学"以客观性见长,虽可直接"拿来",但它本身存在理性滥用问题."人文"强调图书馆(学)中的主体精神价值,直接"拿来"无异于东施效颦.本文在西方图书馆学的"他者镜像"中,分别以古代的知识组织和图书馆哲学为例,讨论了基于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思想价值的图书馆学研究本土化何以可能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3.
爱德华·萨义德(1935.11.1—2003.9.24)的《东方学》自1978年出版后在东西方世界引起了极大关注,开东方学话语分析之先河,已经成为后殖民论述的经典与理论依据。萨义德认为东方学是19世纪西方国家对东方的想象,它不仅是"启蒙时代之后欧洲文化据以在政治学、社会学、军事、意识形态、科学和想象各方面塑造甚至制造东方的一个极为系统化的学科。"而且是西方"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4.
陈共德 《视听界》2008,(3):61-64
和西方国家比较,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要通过发展模式的转变,将我国文化积淀与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产吕,转化为富有商业价值的文化精品,把文化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提高广播影视产业竞争实力,使我们的民族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过渡。  相似文献   
105.
热议     
《视听界》2008,(3):4
1.媒体不能太“CNN” 相关事你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媒体,近来持续的涉华偏颇失实报道,引起中国民众强烈愤怒,官方也对这些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予以谴责。媒体界人士认为,CNN新闻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很多西方媒体和国际社会对中国还缺乏了解,但事件不会影响中国欢迎西方媒体到中国从事新闻采访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6.
<正> 六月二十二日,浙江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在杭州召开藏书建设研讨会.全省二十二所高等院校图书馆分管藏书建设的馆领导和从事图书采访工作的同志二至三人参加了会议.会期四天,至二十五日圆满结束.会上,首先由参加在成都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研讨会的同志传达"成都会议"精神,接着听取"成都会议"上的《西方国家的藏书建设》和《苏联藏书建设发展情  相似文献   
107.
作为经纪行业的一个类别,在西方,出版经纪人及其经纪活动已为人们广泛认知并得到认可,其行为受到法律的制约也受到法律的保护,作者、出版经纪人、出版社、销售网点已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图书出版系统.而在中国出版界,出版经纪业尚处于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08.
毛瑞方 《历史档案》2006,24(3):10-15
明代中叶,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出于耶稣会传教事业的需要,1613年,时任在华耶稣会会长的龙华民(Nicolaus Longobardi)派遣比利时人金尼阁返回欧洲,向教皇汇报在华教务,同时请求增派教士来华,设立中国教区,并募集图书,以备在中国建立现代图书馆之用。金尼阁于1614年到1618年间在欧洲募集西方图书七千部,并将它们带回中国。西书七千部入华是中西交通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七千部西书的募集者金尼阁,作为一名天主教耶稣会在华传教的杰出骨干之一,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他的传教思想、募书动机、募书原则、募集过程,是七…  相似文献   
109.
传教士与华洋义赈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勤禹 《历史档案》2006,2(3):73-79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基督教传教士自西徂东,进人中国。尽管最初的几十年教难不断,但传教士在华人数仍然不断递增。基督教新教传教士1901年只有1500人,1914年增至5400人,1919年更达到6636人,其中美国在华传教士人数就达4500余人,占60%多。天主教传教士从1901年的1075名,增加到1920年的2000余名。传教士在传播上帝“福音”的同时,将赈灾作为其事业的一部分,将近代西方救济思想和理念传到中国,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民间救济事业的发展路向。华洋义赈会(全称“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就是新教救灾思想主导下的产物。它诞生于风雨如磐的20世纪20年代初,终结于40年代末,是由传教士与中国社会新兴力量联合筹设的一个专业性救灾组织,最盛时影响遍及全国16个省,设立地方分会、事务所、赈务顾问委员会17个,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民间性救灾组织。  相似文献   
110.
白玲 《现代出版》2006,(1):56-57
随着我国加入WTO,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步伐也在加快。就我国出版业而言,在国内是处于体制转型期的朝阳产业,但在国际上却处于竞争中的劣势地位,无论从我们的运作体制、经济实力、发展水平,还是影响力,都与欧美等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反差决定了当前我国的出版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压力,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