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996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597篇
教育   61014篇
科学研究   13087篇
各国文化   184篇
体育   2146篇
综合类   2350篇
文化理论   797篇
信息传播   15426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879篇
  2022年   840篇
  2021年   991篇
  2020年   1047篇
  2019年   1176篇
  2018年   607篇
  2017年   1226篇
  2016年   1761篇
  2015年   2895篇
  2014年   6875篇
  2013年   5852篇
  2012年   6895篇
  2011年   7403篇
  2010年   6426篇
  2009年   6428篇
  2008年   8293篇
  2007年   6426篇
  2006年   5177篇
  2005年   5042篇
  2004年   4219篇
  2003年   4125篇
  2002年   3525篇
  2001年   2888篇
  2000年   1821篇
  1999年   550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46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针对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报纸采编工作分析,首先,从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入手。其次,结合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特点,阐述了媒体融合发展给报纸采编工作带来的影响。最后结合媒体融合发展给报纸采编工作带来的影响,对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报纸采编工作的策略进行有效分析。主要内容有:创新传统的报纸采编工作方法、为报纸采编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提升报纸采编人员工作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92.
赵敏秀 《东南传播》2018,(4):129-131
美学赋予了广告可以无意识吸引受众进行消费的手段,二者的结合,使得美学具有目的性和主动性,而广告获得了艺术审美意象。广告美学所构建的"迷惑"无形中激发消费者欲望,从而完成刺激、注意、兴趣、购买整个消费行为。跨界广告是社会资源的多重开发和整合的表征,从美学层面,跨界广告通过对视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现了融合和扩展的美学特征,其背后美学机制指涉的是过时商品和品牌的复兴以及广告商为激发消费者深层欲望所构建的消费艺术。  相似文献   
993.
杜洁 《东南传播》2018,(5):64-67
一直以来,医患矛盾由于其社会敏感度成为关注度较高的社会公共议题.新媒介环境下,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和移动互联网络的发展为新媒体用户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力量支撑.移动化、交互性的新媒体在网络社区构建了新的传播格局,其自由、平等、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营造了新的舆论影响.大众对舆论双方的权力围观成为了新媒体网络社群舆论事件的传播内核,促使舆论场成为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系统,并且形成了三级推进机制.提高用户的舆论理性围观意识,避免网络暴力、群体极化效应的出现成为当前医患矛盾网络舆情传播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994.
从古至今,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文人论政"的传统,学者一般认为,近代通过报刊媒介进行的报刊论政从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始,到1945年储安平《观察》被查封终。当前新媒体语境下,通过自媒体进行的"文人论政"现象渐渐被人们关注。和报刊政论一样,自媒体人借助"新媒体"手段,创建"新文体",表达"新观点"。本文从文人论政的源起、嬗变来分析自媒体下"文人论政"现象的成因和特点,最后对自媒体下"文人论政"进行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995.
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人机关系的重新讨论。本文不同于传统人机关系的研究进路,而是立足于视觉图像语境下,以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角度,对视觉传播视域下的人机关系进行深度探讨。机器暗含权力装置艺术,通过媒介传播视觉图像,在时间上对人的自由时间进行秘密窃取,在空间上对人进行不可见地主体性解构,进而说明机器生产的视觉化图像在某种程度上对人进行着隐性控制。这对反思当下人们接受视觉图像时的无意识心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支慧媛 《东南传播》2018,(7):114-116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着庞大而便捷的交通网络,中国高铁、中国桥、中国港等工程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效应,也成为展现国家形象的法宝,逐渐成为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的传播常态.笔者尝试以纪录片《辉煌中国》《超级工程3》《透视美国》中的交通专题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阿恩海姆的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从视觉基本元素和景别设计原则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中美交通工程类纪录片中视觉语言运用的特征及今后同类纪录片制作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7.
当2004年高考的硝烟渐渐消散,我已踏上了一条求知的新征途。  相似文献   
998.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 ,带来了图书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同样 ,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标准 ,图书馆员的职能和工作重心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和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和馆藏特点的分析,提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